- 使用场景
- 草寇一词多用于形容那些隐藏在草木丛生地带或者偷偷摸摸行窃的盗贼。也可以用于比喻那些偷偷摸摸、不择手段、行为卑劣的人。
- 例句
- 1. 这个地方经常有草寇出没,大家要小心。2. 那个小偷就像个草寇一样,总是偷偷摸摸地行窃。
- 基本含义
- 指盗贼、强盗。
- 基本解释
[释义]
(名)旧时指在山林里出没的强盗。
[构成]
偏正式:草(寇
[例句]
草寇杀人。(作主语)草寇的首领。(作定语)捉拿草寇。(作宾语)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草寇”相关的成语,如“草木皆兵”、“草木俱焚”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草寇是一个坏人,我们要远离他们。2. 初中生:那个小偷像个草寇一样,总是偷东西。3. 高中生:他的行为像个草寇,总是不择手段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 故事起源
- 草寇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治安较差,一些地方常常出现盗贼的活动。这些盗贼常常选择在草木丛生的地方隐藏,偷偷摸摸地行窃。因此,人们就用“草寇”来形容这些盗贼。
- 英文翻译
1.(旧指出没山林的强盗) robbers in the greenwood; bandits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草丛中突然冒出来一个盗贼,偷偷摸摸地行窃。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草寇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草”是形容词,表示草木丛生、隐蔽的意思;“寇”是名词,表示盗贼、强盗。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具有形象意义的词语。
- 详细解释
◎ 草寇 cǎokòu
[robbers in the mountain] 出没于山地的强盗
出没于山林草莽的盗匪。旧时官府常蔑称聚众反抗朝廷的起义者。《旧唐书·僖宗纪》:“如乡村有干勇才略,而能率合义徒,驱除草寇者,本处以闻,亦与重赏。”《水浒传》第一○七回:“贼将 滕戣 看见是女子,拍马出阵,大笑道:‘ 宋江 等真是草寇,怎么用那妇人上阵!’”《英烈传》第三四回:“即今诸路年穀不登,人民饥饉。闻殿下招兵,俱来就食。羣雄、草寇来投伏者,计有六十餘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