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讲经说法的仪物。 唐 道宣 《续高僧传·义解五·慧弼》:“鸞几麈尾,经书义疏,预是讲仪,一切付嘱。”
(2).谓讲修礼仪。 宋 胡宿 《北京赐却回北使御筵口宣》:“卿等诞节讲仪,使华成命,言脂车辖,载涉川疆。”
- 基本含义
- 讲究仪态,注重礼貌和规矩。
- 详细解释
- 指言谈举止得体,注重礼貌和规矩。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遵守的社会礼仪和道德准则。
- 使用场景
- 适用于描述一个人言行得体、有礼貌、守规矩的情况。可以用于赞美一个人的修养和态度,也可以用来提醒他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 故事起源
- 讲仪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述而》一篇中。其中有一句话是:“君子讲究仪,小人讲究利。”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应该注重礼仪,而小人则只关心个人利益。后来,人们将“讲究仪”合并成“讲仪”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言谈举止得体的情况。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
- 例句
- 1. 他素来讲仪,是个很有修养的人。2. 这位老师讲仪,学生们都很喜欢他。3. 在公共场合,我们应该讲仪,不要大声喧哗。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你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讲述着如何遵守礼仪和规矩,这个形象能帮助你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礼仪和文化,了解为什么礼仪在中国社会中如此重要,并学习更多与礼仪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在学校里要讲仪,不要互相打闹。2. 初中生:作为学生代表,我要在毕业典礼上讲一篇讲仪的演讲。3. 高中生:在参加大型活动时,我们要讲仪,不要给学校丢脸。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要讲仪,不要迟到早退,要尊重老师和同学。5. 职场人士:在工作场合,我们要讲仪,要注重形象,与同事和领导保持良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