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封疆大吏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在某个领域中有很高地位和责任的人。比如,可以用来形容在企业或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的人,或者在某个行业中具有丰富经验和卓越成就的人。
- 例句
- 1. 他在公司中是一位封疆大吏,负责重要的决策和管理工作。2. 这位科学家是封疆大吏,他在科研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和地位。
- 基本含义
- 指被封为疆土边境大吏的官员,也泛指在边疆地区担任重要职务的官员。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封建制度和边疆地区的历史背景,了解封疆大吏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爸爸是学校的封疆大吏,他负责管理学校的安全和纪律。2. 初中生:我希望将来成为一名封疆大吏,为国家的边疆地区做出贡献。3. 高中生:这位科学家是封疆大吏,他在研究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和地位。4. 大学生:我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在创业领域有重要地位和责任的封疆大吏。
- 故事起源
- 封疆大吏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十三年》中。当时,齐国的国君将一位名叫田忌的将军封为疆土边境的大吏,以表彰他在边疆地区的杰出表现。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流传开来,成为形容在某个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和责任的人的词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封疆大吏与在某个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和责任的人联系起来,例如企业高管、政府官员或科学家,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封疆大吏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封”、“疆”、“大”分别表示封赏、边疆、重要的意思,而“吏”表示官员、职务的意思。
- 词语解释
- fēng jiāng dà lì ㄈㄥ ㄐㄧㄤ ㄉㄚˋ ㄌㄧˋ
封疆大吏
亦作“ 封疆大臣 ”。亦作“ 封疆大员 ”。 明 代都指挥使、布政使、按察使和 清 代的总督、巡抚总揽一省或数省的军政大权,类似古代分封疆土的诸侯,故称。《明史·兵志二》:“当是时,都指挥使与布、按并称三司,为封疆大吏。”《官场现形记》第四二回:“连升带保,不到二十年工夫,居然做到封疆大吏,在 湖北 巡抚任上,也足足有了三个年头。” 马其昶 《<濂亭集>序》:“朝廷置封疆大臣,率取材 曾 门。” 吴晗 《况钟和周忱》:“ 周忱 从公元一四三○年任 江南 巡抚,一直到一四五一年,前后共二十一年,是 明朝 任期最长的封疆大员。”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