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合葬的词语解释
合葬的意思
拼音:hé zàng    注音:ㄏㄜˊ ㄗㄤˋ
基本解释

◎ 合葬 hézàng
[bury the remains of husband and wife in one tomb] 死后同葬在一个墓穴里
两家求合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合葬华山傍。

英文翻译

1.multi-burial

详细解释

(1).古代专指夫妻同葬一墓穴。《礼记·檀弓上》:“ 季武子 成寝, 杜氏 之葬在西阶之下,请合葬焉,许之。”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别眇夫妇,同坐而食,丧礼合葬,祭礼先享,妇从夫为昭穆。” 唐 韩愈 《故太学博士李君墓志铭》:“其月二十六日,穿其妻墓而合葬之。”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吉凶典制·合葬》:“《礼记》曰:《檀弓》云:‘ 季武子 曰:合葬非古也。自 周公 以来,未之有改。’又云:‘ 舜 葬 苍梧 之野,盖二妃未之从也。’注谓古不合葬。又:‘ 季武子 曰: 周公 盖附。’注云:附谓合葬。合葬自 周公 以来,是则 周公 初制此礼也。故 周恒王 之诗曰:‘死则同穴。’”
(2).指同葬一墓室。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一节:“在 半坡 墓地,发现了两个男子合葬和四个女子合葬的墓葬各一座。”

基本含义
合葬是指一同埋葬在一个坟墓中,多用于比喻一同陷入困境或同归于尽。
使用场景
合葬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场景,特别是那些涉及到共同面临困境或命运的情况。例如,当多个人因为某个错误而共同受到处罚时,可以使用合葬这个成语来形容他们。此外,合葬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些团队或组织在面对挑战时共同努力,共同决策的情况。
故事起源
合葬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墓葬风俗。在古代,有时候多个人或者是一家人会被安葬在同一个坟墓中。这种合葬的做法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被采用,比如为了表达亲密无间的感情或者是共同面对困难。后来,这种合葬的现象就被引申为一个成语,用来比喻多个人或事物共同陷入困境或同归于尽。
词语结构
合葬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1. 他们两个人因为共同犯了错,最终合葬在同一个困境中。2. 这两个公司在竞争中互相残杀,最终合葬在了市场的深渊里。
记忆技巧
为了记忆合葬这个成语,你可以将“合”字和“葬”字分开记忆。可以想象多个人或事物被埋葬在同一个坟墓中,共同面对困境或同归于尽的情景。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合葬这个成语感兴趣,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墓葬相关的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古代的墓葬风俗、坟墓的种类和形式,以及中国人对祖先的敬仰和纪念方式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级的同学们一起合葬在考试的难题中。2. 初中生:那些犯罪分子最终合葬在了法律的制裁下。3. 高中生:这些竞争对手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最终合葬在了激烈的竞争中。4. 大学生:这个项目的团队成员一起合葬在了工作的压力和挑战中。5. 成年人:那些贪官污吏最终合葬在了自己的贪欲和腐败之中。
(0)
诗文中出现“合葬”的诗词

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

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疋。

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

及时相遣归。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

黄泉共为友。共事三二年。始尔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谓府吏。

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

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之慎莫留。府吏长跪告。

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

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

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

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

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

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

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

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鸡鸣外欲曙。

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

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堂拜阿母。

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

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

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

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馀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

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新妇谓府吏。

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

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

二情同依依。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

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

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

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

阿母大悲摧。还家十馀日。县令遣媒来。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

便言多令才。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阿母白媒人。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

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

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

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

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

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

其往欲何云。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

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

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后会永无缘。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媒人下床去。

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

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

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

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

踯躅青骢马。流苏金缕鞍。赍钱三百万。

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疋。交用市鲑珍。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阿母谓阿女。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

莫令事不举。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

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

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

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

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

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

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

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间。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新妇谓府吏。

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

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府吏还家去。

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

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

四体康且直。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

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

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府吏再拜还。

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

渐见愁煎迫。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庵庵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

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

自挂东南枝。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

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

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0)

则天皇后挽歌二首·其二

前殿临朝罢,长陵合葬归。

山川不可望,文物尽成非。

阴月霾中道,轩星落太微。

空馀天子孝,松上景云飞。

(0)

江纂墓碑

家有古冢碑,近自田家获。

藏之五六年,未甚见省录。

古苔侵文理,封结殆莫识。

偶然嗟其穷,一一为磨剔。

始若漫无文,细寻适可读。

文云晋江纂,长夜垂兹刻。

贞石殊不用,块然但埏埴。

合葬无别铭,背面书反覆。

一字不涉华,本枝记明白。

二父遂兼书,于逌乃宗嫡。

考诸晋史篇,真是小出入。

字画亦崄劲,然不类镌斲。

汉魏尚丰碑,兹独何褊迫。

岂时丁丧乱,不暇如品式。

于时义熙季,处次实庚戌。

五胡剖中原,典午窜南极。

苟简理宜尔,宁诒不孝责。

审订既昭然,疑去喜自适。

历年七百馀,瞥尔驹过隙。

名节苟不传,埃化先瓦石。

寘兹当眼前,用代铭几席。

(0)

和卢叔才食蛹·其二

开箔团团雪满床,桃浆洒尽煮兰汤。

微躯分合葬君腹,报答君家三亩桑。

(0)

先两国初忌

北风吹黄花,落木寒萧飕。

哀哀我慈母,玉化炎海秋。

日月水东流,音容隔悠悠。

小祥哭下邳,大祥哭幽州。

今此复何夕,荏苒三星周。

嗟哉不肖孤,宗职旷不修。

昔母肉未寒,委身堕寇雠。

仰药早云遂,庶从地下游。

太阿落人手,死生不自由。

南冠坐绝域,大期落淹流。

白华下玄发,碧苏生缁裘。

心口自相语,形影旁无俦。

空庭鬼火阒,天黑对牢愁。

鱼轩在何处,魂魄今安否。

儿女各北归,坟墓委南陬。

寒食雨凄凄,盂饭谁与投。

荆棘缠蔓草,狐兔缘荒丘。

长夜良寂寞,与我同幽幽。

我心亦劳止,我命实不犹。

昨夕梦堂上,乐昔欢绸缪。

觉来尚恍惚,血涕连衾裯。

晨兴一瓣香,痛如螫在头。

吾家白云下,万里同关忧。

遥怜弟与妹,几筵罗庶羞。

既伤母在殡,又念兄在囚。

兄囚不足念,毋亦为母谋。

三圣去已远,穹垠莽洪流。

缅怀百世虑,白骨甘填沟。

冥冥先大夫,郁郁苍松楸。

防山迄合葬,瞑目复何求。

(0)

火莲行

陵州有节妇,阿桂身姓王。

厥父名会礼,髫年训义方。

出嫁韩承业,青衿白面郎。

伉俪如胶漆,自比双鸳鸯。

刺绣春宵暖,辟纑秋夜凉。

井臼躬操作,颜色奉姑嫜。

名满邻人口,贤哉窈窕娘。

承业向弥留,手自抚灵床。

好往不须怖,死者宝宁康。

平生托寸心,贱妾敢遗忘。

不久即追晤,与君相扶将。

既暝一长恸,七日绝水浆。

阿母劝之食,未忍负高堂。

终不御盐醯,朝夕惟淡汤。

开我东间阁,倒箧复倾筐。

珍珠杂翡翠,罗列锦云裳。

分遗诸妯娌,庶几永相望。

依依守素旐,三餐荐旨香。

却略再拜跪,齐眉进酒觞。

皈心佛位下,喃喃达五更。

或悯其愁苦,或笑其痴狂。

夫人都不知,塞耳去洋洋。

荏苒日复月,朽骨宜归藏。

计期已迫促,夜起办严装。

竹钗麻作屦,斩衰称体量。

怀探尺素书,置在案中央。

拟题曰守志,斐然成篇章。

明镜压其上,双珠分两旁。

出至室东隅,露地承天光。

藉用旧芦席,趺坐委绖攘。

挥手谢家人,不得作惊惶。

屏气静俟之,须臾烈火张。

自顶下及踵,红云映宝妆。

体如玉玲珑,较比金铁刚。

小院满氤氲,烟焰殊馥芳。

衣服既净尽,芦席乃不伤。

相界若莲花,又若触琳琅。

观者千万众,稠叠成堵墙。

太守从南来,五马立徬徨。

亦有卫司马,牙纛竖旗枪。

低头各叹息,匍匐救其丧。

火莲席下土,争取疗灾殃。

土到病即愈,此窟如池塘。

乃翁韩绅氏,收骨入幽房。

双柩遂齐发,合葬城东冈。

神宗戊子岁,距今八十霜。

间从好事者,邺架理缥缃。

得其手书读,纚纚万言长。

非偈亦非诗,叙次颇周详。

大抵谓吾心,出入本何常。

一获即须锁,不可使之飏。

幸无儿女累,年已三十强。

信为万行母,聊用挽颓纲。

斯言类有道,敢不拜其昌。

人生娶此妻,何必贵姬姜。

高冢今犹在,连理树成行。

魂兮风雨夜,仿佛归故乡。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