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杨柳 yángliǔ
(1) [poplar and willow]∶杨树和柳树的合称
(2) [willow]∶专指柳树
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3) 古曲名,即“折杨柳”[a tune]
羌笛何须怨杨柳。——唐· 王之涣《凉州词》
- 英文翻译
1.(杨树和柳树) poplar and willow
2.(泛指柳树) willow
- 详细解释
(1).泛指柳树。《诗·小雅·鹿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唐 温庭筠 《题柳》诗:“杨柳千条拂面丝,緑烟金穗不胜收。” 明 杨慎 《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允》诗:“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 丰子恺 《杨柳》:“昔年我住在 白马湖 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我向他们讨了一小株,种在寓屋的墻角里……因此常取见惯的杨柳为画材,所以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
(2).杨树和柳树的并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柳》:“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柳枝弱而垂流,故谓之柳。盖一类二种也……又《尔雅》云:‘杨,蒲柳也。旄,泽柳也。檉,河柳也。’观此,则杨可称柳,柳亦可称杨,故今南人犹併称杨柳。”
(3).借指侍妾、歌姬。 唐 白居易 《别柳枝》诗:“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嫋多年伴醉翁。”参见“ 杨枝 ”。
- 基本含义
- 杨柳是指杨树和柳树,用来形容柔软、婉约的女子。
- 使用场景
- 杨柳成语常常用来形容女性的外貌、气质和性格。可以用来形容女性的柔美、婉约、温柔、娇媚等特质。在文学作品、诗歌、歌曲等艺术形式中经常出现。
- 故事起源
- 杨柳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和诗词中。中国古代文人常常以杨柳来比喻女性的美丽和柔弱,将女性与杨柳相联系。这种比喻方式在古代文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形成了杨柳成语的使用。
- 词语结构
- 杨柳成语的结构为“杨柳”,其中“杨”和“柳”分别指杨树和柳树。
- 例句
- 1. 她的长发如杨柳般婉约动人。2. 她的举止温柔婉约,如杨柳般柔软。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杨柳树和女性的柔美特点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棵高大挺拔的杨树和一棵垂柳如丝的柳树,它们都具有柔美的特点,就像女性一样。通过将杨柳成语与杨树和柳树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记忆和理解其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杨柳相关的诗词、故事和文学作品,了解杨柳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象征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春天来了,杨柳抽出了嫩绿的新叶。2. 初中生:她的笑容像杨柳一样婉约动人。3. 高中生:她的舞姿轻盈如杨柳般柔软。4. 大学生:他的诗句中常常使用杨柳来比喻女性的美丽和柔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