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中行这个成语可以用于表达对一个人正直、廉洁的行为的赞赏和称赞。同时,也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选择立场时不偏不倚,保持公正和中立的态度。
- 例句
- 1. 他一直以来都是中行的榜样,从不接受任何贿赂。2. 在选举中,我们应该保持中行的态度,不偏袒任何一方。3. 他的中行行为赢得了众人的赞赏和尊重。
- 基本含义
- 指正直、廉洁的行为,也可指行走中间,不偏不倚。
- 基本解释
(1).行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2).泛指中庸之道。 清 姚鼐 《方侍庐先生墓志铭》:“先生默默,独守中行。”
(3).中等德行。《荀子·子道》:“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篤,人之中行也。”
(1).中军。《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 作三行以御 狄 , 荀林父 将中行。”《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范蠡 在中行,左手提鼓,右手操枹而鼓之。”参见“ 三行 ”。
(2).中列。《吴子·励士》:“於是 武侯 设坐庙廷,为三行饗士大夫。上功坐前行,餚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餚席器差减。”
(3). 唐 宋 时,尚书省分六部为三行。以兵、吏及左右司为“前行”,刑、户为“中行”,工、礼为“后行”。见 宋 王溥 《唐会要·尚书省诸司上》。
(4).复姓。 汉 有 中行说 。见《史记·匈奴列传》。
- 延伸学习
- 除了中行这个成语外,还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中立”、“正直”等,来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中行,不要帮助作弊的同学。2. 初中生:作为班级的班长,我要中行,对所有同学都公平对待。3. 高中生:在社会实践中,我要中行,不接受任何不正当的利益。4. 大学生: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要中行,为同学们做出榜样。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们应该中行,不偏袒任何一方,保持公正。
- 故事起源
- 中行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传》中的一则故事。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孔破尧在遇到贵族候氏的贿赂时,毅然选择了正直的行为,拒绝了贿赂,并将贿赂的事情告诉了国君。孔破尧的正直行为得到了国君的赞赏和奖励,也使得中行这个成语流传至今。
- 英文翻译
1.mesoseries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中行”联想成一个人在行走时保持中间的姿势,不偏不倚,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中行这个成语的结构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分别是“中”和“行”。
- 详细解释
- 中行是由“中”和“行”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中”表示中间、正直,指行为正派、廉洁;“行”表示行走、行动,指人的行为。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一个人在行为上保持中立、正直、公正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