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黻裳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人的着装非常华丽,或者形容场合的装饰非常豪华。它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的衣着品味高雅,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场所的装饰华丽瑰丽。
- 例句
- 1. 她今天穿着一身黻裳,真是美得令人惊艳。2. 这个宴会的布置真是黻裳堂皇,让人目不暇接。
- 基本含义
- 指古代帝王的礼服,也用来比喻高贵华丽的服饰。
- 基本解释
古代祭服。绣有青黑色花纹的下裳。《荀子·哀公》:“黼衣、黻裳者,不茹荤。” 杨倞 注:“黼衣、黻裳,祭服也。白与黑为黼,黑与青为黻。”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服饰的知识,以及其他形容华丽装饰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今天穿的裙子真漂亮,就像一件黻裳。2. 初中生:这个舞会上的装饰太豪华了,简直像是黻裳一样。3. 高中生:他的衣着品味非常高雅,穿着一身黻裳出席晚宴。4. 大学生:这个婚礼场地的装饰真是黻裳堂皇,让人流连忘返。
- 故事起源
- 黻裳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的《昭公十四年》一章。当时,齐国的昭公要去晋国参加晋献公的丧礼,他派遣大夫子玉带着一件黻裳去晋国致哀。子玉在晋国展示了黻裳后,晋献公非常赞赏,认为齐国的礼仪非常高尚,于是与齐国结为盟友。从此以后,黻裳成为了用来形容华丽装饰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黻裳”这个成语与华丽的服饰联系起来,通过想象一个人穿着华丽的黻裳来帮助记忆。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黻裳为主语。
- 详细解释
- 黻裳是古代中国帝王的礼服,由黻和裳两个部分组成。黻是指礼服上的一种装饰,通常用来修饰衣袖、衣襟等部位,以增加服饰的华丽程度。裳则是指古代的一种长袍。黻裳作为帝王的礼服,具有高贵华丽的特点,因此常常被用来比喻华丽的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