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憔悴。 三国 魏 曹植 《释愁文》:“予以愁惨,行吟路边。形容枯悴,忧心如焚。”《南史·臧焘传》:“﹝ 臧盾 ﹞父卒,居丧五年,不出庐户,形骸枯悴,家人不识。” 唐 吕岩 《绝句》之二三:“养得儿形似我形,我身枯悴子光精。” 宋 洪迈 《夷坚丁志·韶州东驿》:“其宿于外十辈亦有被此害者,虽皆不死,而神气顿痴,颜色枯悴,盖血液已失故也。”
(2).犹枯萎。 晋 陶潜 《杂诗》之三:“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昔有思妇,夫官於 蜀 ,屡愆秋期,登此山絶望,忧感而死,山木枯悴。”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劫比罗伐窣堵国》:“其北二十四五步,有无忧花树,今已枯悴。”
(3).枯燥乏味。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引:“古风乐府之类,芳沃当代,响起陈人,淡寂无枯悴之嫌,繁藻无淫妖之忌。”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因病或忧虑而消瘦憔悴。
- 详细解释
- 枯悴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因病或忧虑而变得消瘦、憔悴的样子。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人的身体状态,强调了人的虚弱和不健康的状态。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因病、忧虑、劳累等原因而消瘦憔悴的样子。可以用来形容生活中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状态,也可以用来形容自己或他人的身体状况。
- 故事起源
- 《庄子·秋水》有记载:“枯悴之木,不可复用也。”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枯悴的木头不再能够被使用的情景。后来,人们将这个比喻引申为形容人因病或忧虑而变得消瘦憔悴。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 + 形容词
- 例句
- 1. 他因为长期工作繁忙而变得枯悴不堪。2. 她的脸色苍白,看起来十分枯悴。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枯悴”想象成一棵干枯的树木,树木因为没有水分而变得干瘦憔悴。
- 延伸学习
- 1. 拓展词义:除了形容人因病或忧虑而变得消瘦憔悴外,枯悴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状态,表示干瘪、不生动的样子。
- 2. 拓展成语
- 枯柳残花、憔悴不堪等。3. 相关词汇:消瘦、憔悴、衰弱、虚弱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奶奶生病了,看起来很枯悴。初中生:他因为准备考试太紧张,变得枯悴不堪。高中生:她因为失恋而变得枯悴不堪,让人心疼。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斗,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不再枯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