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燕鸿常用于描述亲友离别、情侣分离、远方亲人思念等情景。它可以用于书信、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中,也可以用于口语表达中。
- 例句
- 1. 离别之际,我们互相道了声燕鸿。2. 他远赴他乡,我时常想起他,真是一段燕鸿之情。
- 基本含义
- 形容离别之情或寄托思念之情。
- 基本解释
(1).燕为夏候鸟,鸿为冬候鸟。因多以喻相距之远,相见之难。 唐 司空图 《歌者》诗之一:“风霜一夜燕鸿断,唱作 江 南祓禊天。” 南唐 冯延巳 《芳草渡》词:“燕鸿远, 羌 笛怨,渺渺澄波一片。” 宋 苏泂 《雨中花·怀刘改之》词:“这回休也,燕鸿南北,长隔英游。” 金 元好问 《春风来》诗:“春风去后瑶草歇,来鸿去燕遥相望。鸳鸯不得双,燕鸿天一方。” 清 厉鹗 《筠谷见和移居诗奉赠》之一:“燕鸿踪跡十霜餘,谁道今来慰索居。”
(2).指书信。 前蜀 韦庄 《清平乐》词:“碧窗望断燕鸿,翠帘睡眼溟濛。寳瑟谁家弹罢?含悲斜倚屏风。”
燕 地的雁。泛指北雁。 唐 李白 《拟古》诗之十二:“ 越 燕喜海日, 燕 鸿思朔云。”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离别、思念相关的成语,如“别离”、“相思”等。这些成语可以帮助你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绪。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好朋友要分开上不同的初中了,我们互相道了声燕鸿。2. 初中生:寒假期间,我去了一个新的城市,离开了家人和朋友,感觉像是一只燕鸿。3. 高中生:毕业典礼上,我们互相道了声燕鸿,因为我们要各自去不同的大学了。
- 故事起源
- 燕鸿的故事起源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的一则故事。故事讲述了孟子与荀卿相遇时,孟子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句话比喻小人不能理解大志向。后来,人们将燕子和大雁作为象征离别和思念的动物,形成了成语燕鸿。
- 记忆技巧
- 记忆燕鸿可以联想成“燕子和大雁的离别”。你可以想象燕子和大雁在迁徙季节时,离开了原来的地方,展开了新的旅程。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你记住燕鸿的含义和用法。
- 词语结构
- 燕鸿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动物名称组成。
- 详细解释
- 燕鸿是由两个动物名称组成的成语,燕指燕子,鸿指大雁。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它们在迁徙季节会离开原来的地方,飞往更适合生存的地方。因此,燕鸿成语用来形容离别之情或寄托思念之情。它表达了人们在离别时怀念彼此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