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铃杵的词语解释
铃杵的意思
拼音:líng chǔ    注音:ㄌㄧㄥˊ ㄔㄨˇ
使用场景
铃杵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正义事业坚定不移,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可以用来表达对一个人的称赞和敬佩。
例句
1. 他是一个铃杵,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会坚持下去。2. 她是一个铃杵,为了正义事业,勇敢地站出来发声。
基本含义
指对正义事业坚定不移、毫不动摇。
基本解释

僧、道游方时手持的响器。《宋史·外国传六·天竺》:“ 至道 二年八月,有 天竺 僧随舶至海岸,持帝鐘、铃杵、铜铃各一。”《水浒传》第六一回:“ 吴用 手中摇着铃杵,口里念四句口号。”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正义、公正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公正无私”、“正直无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像铃杵一样,坚定地站在正义的一方,帮助需要帮助的人。2. 中学生:他是一个铃杵,为了维护正义,不畏压力,勇敢地站出来说真话。3. 大学生:我们作为大学生,应该成为铃杵,为社会正义发声,为弱者争取权益。
故事起源
铃杵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中国。相传,有一位叫铃杵的人,他为了维护正义和公平,不畏强权,坚定地站在弱者一方,为民众争取利益。他用铃声和杵声来宣扬正义,号召人们共同奋斗。后来,人们用“铃杵”来形容像他一样坚定不移、毫不动摇的人。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手持铃和杵,坚定地站在正义的一方,不畏困难,毫不动摇。
词语结构
铃杵是一个名词+名词的成语结构。
详细解释
铃杵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铃”是一种古代乐器,代表正义和公正;“杵”是一种用来捣碎食物的棍子,代表坚定和毅力。铃杵成语的含义是指对正义事业坚定不移,毫不动摇。
(0)
诗文中出现“铃杵”的诗词

蛙声·其一

绿蒲池畔浑蛮语,明月楼中搅客眠。

东海剧谭当此夜,华林一问几经年。

鸟言雪后人应老,铃杵风吹话自悬。

况是含灵苦饶舌,不应聋聩付茫然。

(0)

米元章书山谷大悲憕赞帖赞

我佛住世,大开方便。有大士者,现自在身。

以千手眼,一一接引。指示群迷,照破诸妄。

如是我闻,佛说了义。诸铃杵铎,宝塔经卷。

轮拂璎珞,种种所执。凡所执者,俱非有相。

智慧清净,肉眼慧眼,佛法天眼,种种所见。

凡所见者,俱非有著。

以无相故,释诸缠缚,一切众生,得大解脱。

以无著故,具足圆明,一切众生,得大知见。

佛尚无相,何况于赞。佛身常住,即心是佛。

稻麻竹苇,无限剂数。彼顶戴者,皆真实相。

百千万亿,何况于身。涪皤说法,如标月指。

标本在手,何者为月。宝晋写赞,如转轮王。

运转随人,终不成道。我不见憕,我不执笔。

非见非□,手眼皆具。稽首大士,大慈悲故。

去我妄想,即见如来。

(0)

米元章书山谷大悲灯赞帖赞

我佛住世,大开方便。
有大士者,现自在身。
以千手眼,一一接引。
指示群迷,照破诸妄。
如是我闻,佛说了义。
铃杵铎,宝塔经卷。
轮拂璎珞,种种所执。
凡所执者,俱非有相。
智慧清净,肉眼慧眼,佛法天眼,种种所见。
凡所见者,俱非有著。
以无相故,释诸缠缚,一切众生,得大解脱。
以无著故,具足圆明,一切众生,得大知见。
佛尚无相,何况于赞。
佛身常住,即心是佛。
稻麻竹苇,无限剂数。
彼顶戴者,皆真实相。
百千万亿,何况於身。
涪皤说法,如标月指。
标本在手,何者为月。
宝晋写赞,如转轮王。
运转随人,终不成道。
我不见灯,我不执笔。
非见非□,手眼皆具。
稽首大士,大慈悲故。
去我妄想,即见如来。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解缙 王梵志 樊增祥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曾巩 刘弇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