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对人或事物的轻蔑态度,表示不屑一顾或漠视。
- 例句
- 1. 他对我的建议完全忽睨了。2. 老板对员工的意见总是忽睨不理。
- 基本含义
- 忽视、轻视
- 基本解释
犹傲视。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罗隐》:“ 隐 恃才忽睨,众颇憎忌。”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漠不关心”、“置若罔闻”等,这些成语都可以用来形容对人或事物的冷漠态度。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对我的提问完全忽睨了,不回答我。2. 初中生:她对别人的努力和付出总是忽睨不屑,觉得自己最好。3. 高中生:老师对我们的问题总是忽睨不理,不愿意解答。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对你有所帮助!
- 故事起源
- 成语“忽睨”的故事起源于《红楼梦》。在小说中,贾宝玉看到贾母的时候总是低着头,不敢抬头看贾母,贾母就对他说:“你忽睨我?”意思是你连我都不放在眼里吗?这个故事成为了“忽睨”的来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忽睨”拆分为“忽”和“睨”来记忆。忽视对方就像是把对方的存在忽略掉一样,而“睨”则表示目光注视。因此,忽睨就是不去注视或关注对方。
- 词语结构
- 动词+动词
- 详细解释
- 忽视、轻视对方或某件事情,不予重视或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