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释义]
(名)我国古代调兵用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为两半,右半存朝廷,左半给统兵将帅。调动军队时须持符验证。
[构成]
偏正式:虎(符
[例句]
他的腰间有一虎符。(作宾语)
- 英文翻译
1.(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a tiger-shaped tally issued to generals as imperial authorization for troop movement in ancient China
- 详细解释
◎ 虎符 hǔfú
[a tiger-shaped tally issued to generals as imperial authorization for troop movement in ancient China] 古代军中印信。铜质虎形,左、右两半,朝廷存右半,统帅持左半,作调动军队时用
则得虎符。——《史记·魏公子列传》
佩虎符坐皋比者。——明· 刘基《卖柑者言》
古代帝王授予臣下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为虎形。初时以玉为之,后改用铜。背有铭文,剖为两半,右半留中央,左半给予地方官吏或统兵的将帅。调发军队时,朝廷使臣须持符验对,符合,始能发兵。此制盛行于 战国 、 秦 、 汉 ,直至 隋 代。到了 唐 代始改用鱼符。《史记·魏公子列传》:“ 嬴 闻 晋鄙 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 如姬 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公子诚一开口请 如姬 , 如姬 必许诺,则得虎符夺 晋鄙 军,北救 赵 而西却 秦 ,此五霸之伐也。” 唐 罗隐 《送王使君赴苏台》诗:“东南一望可长吁,犹忆王孙领虎符。” 清 吴伟业 《即事》诗之七:“主持朝论垂鱼袋,料理军书下虎符。”
- 基本含义
- 虎符是指古代中国将军手中的一种象征军权的令牌。
- 使用场景
- 虎符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掌握着重要的权力或职位,具备强大的决策能力和指挥能力。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组织或团体的核心人物,拥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 故事起源
- 虎符最早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当时,将军们在出征前,需要由皇帝颁发一枚虎符,作为指挥军队的凭证。虎符象征着将军的权威和军队的统一指挥,它的存在使得军队能够更加有序地行动。
- 词语结构
- 虎符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虎”和“符”。
- 例句
- 1. 他手握虎符,决定了战局的胜负。2. 这位总经理是公司的虎符,他的决策能力决定了公司的命运。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虎符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将军手中拿着一枚虎形的令牌,象征着他的权威和决策能力。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古代军事制度和将军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虎符这个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们的班主任就像是我们班级的虎符,她决定了我们的行动。初中生:在团队中,项目经理是团队的虎符,他负责指挥整个项目的进行。高中生:在学校,校长是学校的虎符,他有权力决定学校的政策和发展方向。大学生:公司的CEO就是公司的虎符,他的决策能力直接影响公司的发展和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