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疾殃的词语解释
疾殃的意思
拼音:jí yāng    注音:ㄐㄧˊ ㄧㄤ
基本解释

病患灾殃。《周礼·天官·女祝》:“掌以时招梗禬禳之事,以除疾殃。” 唐 韩愈 《袁州祭神文》之二:“若守土有罪,宜被疾殃於其身。” 唐 韩愈 《潮州祭神文》之二:“拜庭跪坐,如法式也。不信当治,疾殃殛也。”

基本含义
指疾病和灾祸。
详细解释
疾殃是一个表示疾病和灾祸的成语。疾病指身体上的疾苦,灾祸则是指不幸的事件或灾难。疾殃表示人们在身体和生活方面遭受痛苦和困扰。
使用场景
疾殃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人们遭受疾病和灾难的困扰。可以用来描述个人的不幸遭遇,也可以用来形容整个社会或国家面临的困境。
故事起源
疾殃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后汉书·梁孝王传》。据传,梁孝王刘歆在位期间,国家遭遇了连绵不断的灾祸和疾病。这些灾祸和疾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扰,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
词语结构
疾殃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一个字表示疾病,另一个字表示灾祸。这个成语的结构简洁明了,意义清晰。
例句
1. 他家遭受了疾殃,先是父亲生了重病,接着又发生了一场大火。2. 这个国家经历了战争和自然灾害的疾殃,人民生活异常艰难。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疾殃”与疾病和灾祸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个人在遭受疾病和灾祸的困扰时,他的生活处于疾殃之中,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疾病和灾祸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例如“祸不单行”、“病从口入”等,以扩大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生病了,真是疾殃啊!2. 初中生:这个地区连续发生了几次自然灾害,人们都陷入了疾殃之中。3. 高中生:他家族遭受了连绵不断的疾病和灾祸,真是疾殃不断。4. 大学生:这个国家经历了多年的战乱和灾害,人民一直在疾殃之中苦苦挣扎。
(0)
诗文中出现“疾殃”的诗词

愬魃

帝治下土兮远于民,抚御万方兮周无垠。

物类亿千兮莽蓁蓁,出入日月兮运星辰。

广必有容兮潜奸昏,不上愬兮帝曷闻。

岁庚申兮斗建巳,旬逾十兮雨不施。

秀者燋兮实者悴,麦莽莽兮不出块。

旧谷既没兮待新以食,夺其所望兮民忧以惑。

舍耒而兵兮夺攘剽贼,急不知虑兮求生顷刻。

民幸帝兮诏云师,气朝升兮敛阳晖。

孰鼓风兮震川岳,上者扬兮旁者剥。

云虽仁兮不得施,野童童兮草木摧。

熟扬尘兮蔽朝日,纷霏霏兮冒万物。

昏迷蒙兮浩恍惚,瞭者瞀兮失南北。

瘗根茎兮腐葩实,世惨错兮泽蓬㶿。

霍霍然兮侵万室,飘雨尘兮以旦以夕。

民曰谁为兮尸是有物,其名曰魃兮旱是司。

恶润忌泽兮盗阳威,淫视槁木兮疾华滋,憎饱妒饫兮幸民饥。

亢不伏兮风以助之,惨怀柔茂兮尘埃是吹。

来炎火兮烂炜煌,驭回禄兮骖毕方。

朱旂旐兮绛帷裳,坦无畏兮乐洋洋。

朋疫疠兮友疾殃,徒甚剧兮党甚强。

慢帝威兮分害戕,窃祠祷兮傲驱攘。

民赖帝仁兮以衣以食,上帝孔昭兮愬无祸责。

幸帝震怒兮降魃罪疾,无俾在世兮幽沉深溺。

雷伐鼓兮电扬旂,雨卷壑兮云张帷。

泛游泽兮湛甘滋,充槁瘠兮奋枯萎。

禾黍茂兮蔬果肥,岁既登兮民饱嬉。

康帝民兮恩甚思,幽斯魃兮宥无期。

(0)

愬魃:

帝治下土兮远于民,抚御万方兮周无垠。
物类亿千兮莽蓁蓁,出入日月兮运星辰。
广必有容兮潜奸昏,不上愬兮帝曷闻。
岁庚申兮斗建巳,旬逾十兮雨不施。
秀者燋兮实者悴,麦莽莽兮不出块。
旧谷既没兮待新以食,夺其所望兮民忧以惑。
舍耒而兵兮夺攘剽贼,急不知虑兮求生顷刻。
民幸帝兮诏云师,气朝升兮敛阳晖。
孰鼓风兮震川岳,上者扬兮旁者剥。
云虽仁兮不得施,野童童兮草木摧。
熟扬尘兮蔽朝日,纷霏霏兮冒万物。
昏迷蒙兮浩恍惚,了者瞀兮失南北。
瘗根甚兮腐葩实,世惨错兮泽蓬◇。
霍霍然兮侵万室,飘雨尘兮以旦以夕。
民曰谁为兮尸是有物,其名曰魃兮旱是司。
恶润忌泽兮盗阳威,淫视槁木兮疾华滋,憎饱◇饫兮幸民饥。
亢不伏兮风以助之,惨怀柔茂兮尘埃是吹。
来炎火兮烂炜煌,驭回禄兮骖毕方。
朱旗旐兮绛帷裳,坦无畏兮乐洋洋。
朋疫疠兮友疾殃,徒甚剧兮党甚强。
慢帝威兮分害戕,窃祠祷兮傲驱攘。
民赖帝仁兮以衣以食,上帝孔昭兮愬无祸责。
幸帝震怒兮降魃罪疾,无俾在世兮幽沉深溺。
雷伐鼓兮电扬旗,雨卷壑兮云张帷。
泛游泽兮湛甘滋,充槁瘠兮奋枯萎。
禾黍茂兮蔬果肥,岁既登兮民饱嬉。
康帝民兮恩甚思,幽斯魃兮宥无期。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吴西逸 周容 庄忌 茅坤 曹希蕴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