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我国古代部落名。 回纥 诸部之一。 唐 贞观 年间内附,于其地置 龟林 都督府。《新唐书·回鹘传下》:“ 同罗 在 薛延陀 北, 多览葛 之东,距京师七千里而赢,胜兵三万。 贞观 二年,遣使者入朝。久之,请内属,置 龟林 都督府,拜酋俟利发 时健啜 为左领军大将军,即授都督。 安禄山 反,劫其兵用之,号‘曳落河’者也。”
- 基本含义
- 同样的罪恶或错误
- 详细解释
- 同罗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同”表示相同或一致,“罗”表示罪恶或错误。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两个或多个人犯有相同的罪恶或错误。
- 使用场景
- 同罗一词常用于描述多个人因为相同的错误或罪恶而受到同样的惩罚或责备的情况。它可以用于形容多个人共同承担责任或受到惩罚的情况,也可以用于批评某些人因为相同的错误而被一并指责。
- 故事起源
- 同罗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有两个人犯了相同的错误,但其中一个人却逃脱了惩罚,而另一个人却被处以重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两个人犯了相同的错误,结果却可能截然不同。
- 词语结构
- 同罗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同”表示相同或一致,“罗”表示罪恶或错误。
- 例句
- 1. 他们虽然犯了不同的错误,但最终却同罗受到了处罚。2. 两个人一起偷东西,被抓住后同罗受到了同样的惩罚。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同罗”与“同样的罪恶或错误”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两个人犯了相同的错误,他们因此同罗受到了相同的惩罚。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罪恶或错误相关的成语,例如“罪魁祸首”、“罪不容诛”等,以扩大对相关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一起犯了错误,老师让我们同罗受到了惩罚。2. 初中生:他们两个一起作弊,结果被老师抓到了,同罗被记了大过。3. 高中生:他们两个一起打架,同罗被校长罚了三天的社会实践。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同罗”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