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均田的词语解释
均田的意思
拼音:jūn tián    注音:ㄐㄩㄣ ㄊㄧㄢˊ
使用场景
均田常用于描述公平分配资源的情况,也可用于指责不公平的分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表达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倡导资源共享和社会公平。
例句
1. 政府应该推行均田政策,让农民有更多的土地资源。2. 我们要倡导均田理念,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
基本含义
均等分配土地
基本解释

(1). 汉 代按等级分赐田地的制度。《汉书·王嘉传》:“詔书罢菀,而以赐 贤 二千餘顷,均田之制从此堕坏。”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自公卿以下至於吏民名曰均田,皆有顷数,於品制中令均等。今赐 贤 二千餘顷,则坏其等制也。”
(2). 北魏 至 唐 中叶计口分配土地的制度。《文献通考·田赋一》:“ 魏孝文 始行均田,然其立法之大概,亦不过因田之在民者而均之。”《文献通考·田赋二》:“ 孝文 太和 元年……均田之制,始於此矣。九年,下詔均给天下人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刘泽华 等《中国古代史》第十章第五节:“ 北魏 政权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和稳定社会秩序,便着手解决土地问题,于公元485年( 孝文帝 太和 九年)颁布了均田令。”
耘田。《大戴礼记·夏小正》:“农率均田。率者,循也,均田者,始除田也。言农夫急除田也。” 孔广森 补注:“均读为耘,故传言除田也。”

延伸学习
1. 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均田政策,了解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2. 学习其他与公平分配和社会公正相关的成语,扩展自己的词汇量和文化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均田分配糖果,每个人都能公平地分到。2. 初中生:我们班级组织了一次义卖活动,把所得的钱均田分配给贫困学生。3. 高中生:社会应该均田分配资源,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追求梦想。
故事起源
均田制度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古代春秋时期,当时的吴国国君孙权实行了均田政策,将土地按照人口均等分配给农民,以减轻贫富差距和社会不稳定。这一政策在当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成为后来均田制度的基础。
记忆技巧
1. 将“均田”与“公平分配土地”这个含义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2. 可以将“均田”这个成语与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联系起来,思考其起源和背景,有助于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使用场景。
词语结构
均田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均”表示平均、公平,而“田”则代表土地。这个成语的结构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和记忆。
详细解释
均田是指将土地均等分配给农民,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公平利用和农民的共同富裕。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社会对土地分配的一种制度,旨在保障农民的权益和社会稳定。
(0)
诗文中出现“均田”的诗词

小湖

水德润于物,此湖无谓卑。

溪壑有通源,风涛无险期。

泽广均田浍,功高济旱时。

好看雷雨会,腾踏起蛟螭。

(0)

观洛行

我生海南万山间,出门冈陇相回环。

平田更无十里阔,何处知有天地宽。

男儿堕地六合志,抱此一寸常悁悁。

早年曾作天府客,长歌东出穆陵关。

关头仰天坐叹息,百年事业如弹丸。

乾坤只限衣带水,何繇万里窥中原。

只今文轨一朝混,地不改辟时易然。

斯须洛京见嵩华,咫尺孔林登泰山。

圣贤往迹正在此,譬若木水有本原。

北方学道古所贵,当年楚产皆其偏。

从来一气有旺歇,况及人事多移迁。

程门立雪道南后,幸此一脉犹绵延。

武夷考亭今洙泗,文公之学行八埏。

当时亦号小洛阳,游胡刘蔡居相联。

风流不减程邵马,至今故老人能言。

起来高目视八荒,斯文一缕千钧悬。

人心不啻溺焚急,茫茫大柄伊谁颛。

但得人读周孔书,不患古道今无传。

图书龙马事阔远,荥河温洛仍当年。

畴分三三卦八八,举目法象非虚玄。

大哉伊亳一德书,此极翼翼甸幅员。

太平六典深识此,下方馀意公惓惓。

不惟周官列三百,更将仪礼陈三千。

成周致治绝千古,空馀轨则留残编。

尼山已叹凤不至,祇有梦寐相周旋。

从兹架漏过千载,何时赤子当息肩。

汉初自是有馀责,仁义经制皆蕝绵。

董公年老贾生少,至今秦法常袭沿。

娄敬一言岂通论,长雄气习争相挻。

绝爱东都一代治,犹是三代气象存。

泱泱思乐鼓钟地,冠带几万圜桥门。

尊师重傅古亦少,一变至道夫何难。

惜哉桓荣无此学,西方现出金光仙。

马来牛去事甚浅,自此正气常腥膻。

秣陵青山那得似,独有此地馀衣冠。

王通元经莫轻议,太和文治诚班班。

一时礼乐盛兴学,千闾万井皆均田

殷周而下此一治,王苏诸老重讨论。

却恨晋阳好昌运,大纲不正他何观。

此几一失又几载,高天厚地衔深冤。

虽然正气当有合,古今良会应非悭。

书生杜门三十载,邂逅三生一日缘。

愿言挟册拜曲阜,更欲促驾窥涧瀍。

河南夫子倡道地,似闻荒草凝凄烟。

圣贤事事在耳目,依然昔日佳山川。

文公之道会当北,古今此理常往还。

昭代表章自此始,九州四海须同文。

大道久分要统一,皇极一建趋荡平。

老癃扶杖何日见,深衷寓此观洛篇。

尧夫卜宅太平日,有道经世常一元。

扬帆东南必沧海,振屐西北须昆崙。

鲁侯僖伯我有望,残山剩水难为妍。

(0)

金门引送孙判官之裕州

典客看君凤墀步,金门簉我鹓班羽。

当日亲劳细柳军,小臣待奏长杨赋。

邀赏常因微咏来,爱君词伯有绳度。

世庙遗弓不可攀,昭陵新主忽已袝。

嗟予远作江都传,兴公亦向天台去。

逢处搴舟淮海秋,谈时闻笛山阳暮。

飘零容鬓已如斯,再入长安又一时。

共欢日月瞻清朗,尚惜骅骝在路岐。

感今念昔嗟交态,昔者近侍今何卑。

广文馆近主簿舍,能与郑老同襟期。

赤县屯厅几操笔,方城别乘新持檄。

郡引舞阳商阪通,山开桐柏河流出。

手板犹称趋府人,佩刀稍异泥涂日。

君家奕叶盛辉光,忠烈文恪庆泽长。

先公尚玺扈阁老,诸弟西台客部郎。

不羞升斗淹墨绶,独以经术传青箱。

中原坐啸推治状,借尔画诺能循良。

均田碑在租猺簿,行春疋马千家郭。

光武祠前泉欲飞,廷尉坟边枣堪剥。

治农方诵使者诗,寄兄多和平原作。

故人西望裕州书,却忆风流谢康乐。

(0)

分韵送夏副枢

雄蕃启吴甸,弊政咸更张。

谓兹三边戍,节制须才良。

夏公称国士,龙剑飞寒霜。

遂膺副枢命,总戎向山阳。

山阳控南北,淮泗驰其㫄。

向来用武地,平芜连大荒。

于焉分斧钺,誓欲清边疆。

㩀鞍一踊跃,带甲俱慨慷。

野战列步骑,舟师精且强。

为王敌所忾,在处招流亡。

均田给牛耒,肆耕淮海乡。

坐令狐兔窟,化作禾黍场。

兵农既足食,境内称小康。

兴学属髦俊,出兵诛陆梁。

匡济谅有在,可以绥四方。

江枫照落日,马首行离觞。

明朝度天堑,载旆风扬扬。

(0)

吴鼓吹曲十二曲·其十一承天命

承天命。于昭圣德。三精垂象。符灵表德。巨石立。

九穗植。龙金其麟。乌赤其色。舆人歌。亿夫叹息。

超龙升。袭帝服。穷淳懿。体玄嘿。夙兴临朝。

劳谦日昃。易简以崇仁。放远谗与慝。举贤才。

亲近有德。均田畴。茂稼穑。审法令。定品式。考功能。

明黜陟。人思自尽。唯心与力。家国治。王道直。

思我帝皇。寿万亿。长保天禄。祚无极。

(0)

水车一首

村田高仰对低窊,咫尺溪流有等差。

我欲浸灌均田涯,天公不遣雷鞭车。

老龙下饮骨节瘦,引水上泥声呷呀。

初疑蹙踏动地轴,风轮共转相钩加。

嗟我妇子脚不停,日走百里不离家。

绿芒刺水秧初芽,雪浪翻垄何时花。

农家作劳无别想,两耳未厌长呕哑。

残年我亦冀一饱,谓此鼓吹胜闻蛙。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张协 蔡元定 冯延登 杨师道 刘桢 张维屏 皇甫松 刘致 裴度 赵企 张衡 沈彬 郑文宝 孙承宗 谢安 江湜 牛希济 杨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