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礼记·内则》:“三月之末,择日翦髮为鬌,男角女羈。” 郑玄 注:“鬌,所遗髮也。夹囟曰角,午达曰羈也。” 孔颖达 疏:“囟是首脑之上缝,故《説文》云:十其字,象小儿脑不合也。夹囟两旁当角之处留髮不翦……《仪礼》云:‘度尺而午。’注云:‘一纵一横曰午。’今女翦髮留其顶上,纵横各一,相交通达,故云。午达不如两角相对,但纵横各一在顶上,故曰羈。羈者,隻也。”后因以“角羈”指古代童稚头顶两两相对的束髻。 宋 苏轼 《和陶<郭主簿>》之一:“当年二老人,喜我作此音。 淮 德 入我梦,角羈未胜簪;孺子笑问我,君何念之深。”
- 基本含义
- 指马的缰绳,比喻人被束缚、限制。
- 详细解释
- 角羁是由“角”和“羁”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它的基本含义是指马的缰绳,用来控制马匹的行动。在引申意义上,角羁比喻人被某种力量或约束所束缚,无法自由行动。
- 使用场景
- 角羁常用于形容人在某种外部力量或约束下无法自由发展、行动受限的情况。可以用来描述个人、组织或社会等方面的局限和束缚。
- 故事起源
- 角羁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九年》。当时,齐国的公子纠被囚禁在晋国,他的妻子王子姬非常担心他的安危。于是,王子姬决定冒险去晋国探望公子纠。在途中,她的马被一条大河拦住,无法过去。王子姬想到了一个办法,她把马的缰绳扣在了自己的腰上,然后游过了河流。这个故事中的角羁就是指马的缰绳,而王子姬为了自由行动,将马的缰绳扣在自己身上,形成了角羁的意象。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形式简洁明了。
- 例句
- 1. 他一直生活在家庭的角羁下,没有自由发展的空间。2. 这个团队受到了各种规章制度的角羁,无法自由创新。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角羁”与马匹的缰绳联系起来,想象马匹被束缚住无法自由行动的情景,从而记忆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束缚手脚”、“羁绊”等,深入了解人与外部力量的关系。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爸爸妈妈总是给我安排各种课外班,感觉自己像是被角羁住了。2. 初中生:学业的压力和社交的限制让我感到角羁,希望能有更多的自由。3. 高中生:考试成绩和升学压力成为了我生活的角羁,我希望能够摆脱束缚,追求自己的兴趣。4. 大学生:社会的竞争和就业压力让我感到角羁,我希望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