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犹意对。以胸臆为对。语出《文选·贾谊〈鵩鸟赋〉》:“鵩乃叹息,举首奋翼,口不能言,请对以臆。” 李善 注:“请以臆中之事以对也。”《汉书·叙传上》:“ 黄神 邈而靡质兮,仪遗讖以臆对。”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準其讖书,以意求其象也。” 宋 苏轼 《鹤叹》诗:“园中有鹤驯可呼,我欲呼之立坐隅。鹤有难色侧睨予,岂欲臆对如鵩乎?”
- 基本含义
- 主观臆测而对他人的判断、评价。
- 详细解释
- 臆对是由“臆”和“对”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臆”意为主观臆测、主观猜测,“对”意为对他人的判断、评价。臆对指的是主观臆测而对他人的判断、评价,没有真实的根据或事实依据。
- 使用场景
- 臆对常用于批评他人主观臆测或没有根据的评价。可以用来指责他人对某个事物或情况的主观判断,强调对他人的评价应该基于客观事实而非主观臆测。
- 故事起源
- 《左传·宣公十年》中有一则故事,故事中有人对宣公臆测评价,宣公听闻后感到十分恼火,于是用“臆对”来批评这种主观臆测的行为。
- 词语结构
- 臆对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他的评价完全是臆对,没有任何实际根据。2. 不要随意臆对别人,要用事实说话。
- 记忆技巧
- 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处,用手指向下方,表示他在主观臆测别人,对别人进行评价。通过这个形象化的记忆,可以帮助记忆臆对这个词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和臆对相关的成语,如“臆断”、“臆测”等,进一步拓展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些同学总是臆对别人的成绩,说别人考得不好,但其实他们自己也没有考好。2. 初中生:有些同学喜欢臆对别人的性格,认为某个同学很内向,但其实他只是不善于表达而已。3. 高中生:一些同学喜欢臆对老师的教学方法,认为老师不好,但其实他们没有认真学习导致成绩不好。希望这份关于“臆对”的学习指南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