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仗恃军队。《左传·隐公四年》:“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 杜预 注:“恃兵则民残。”《周书·异域传上·宕昌羌》:“﹝ 羌 酋﹞与 渭州 民 郑五丑 扇动诸 羌 ,阻兵逆命。” 明 刘基 《春秋明经·宋人卫人入郑宋人蔡人卫人代戴郑伯伐取之》:“则其阻兵肆暴,未有若此之甚者也。”
- 基本含义
- 阻挡敌军的兵力,阻止对方前进。
- 详细解释
- 阻兵是一个军事术语,意味着用兵力阻挡对方的前进。在成语中,阻兵用来形容阻止对方前进或阻碍对方发展的力量。
- 使用场景
- 阻兵常用于形容阻挡敌人、阻止对方前进的情况。也可以用来比喻阻碍他人的发展或行动。
- 故事起源
- 阻兵这个成语源于《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故事。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他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战争中,曾经派出大批兵力阻挡刘邦的军队,试图阻止刘邦的进攻。因此,阻兵成了形容阻挡敌人的兵力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阻兵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阻”和名词“兵”组成。
- 例句
- 1. 他派出了大批兵力,企图阻挡我们的前进。2. 这个项目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们必须要有阻兵,不让它停下来。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名将军,派出兵力阻挡敌人的前进,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与军事相关的词语和成语,如“兵强马壮”、“兵不厌诈”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像勇敢的阻兵一样,保护我们的家乡。2. 初中生:老师是我们学习的阻兵,帮助我们克服困难。3. 高中生:我们要用知识作为最强大的阻兵,抵抗外界的负面影响。4. 大学生:我们要成为社会进步的阻兵,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