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海上的月亮。 唐 张说 《送王光庭》诗:“ 楚 云眇羈翼,海月倦行舟。” 唐 白居易 《饮后夜醒》诗:“枕上酒容和睡醒,楼前海月伴潮生。” 明 何景明 《九月二十五日会曹汝学侍御于麓堂夜归遂过侍御宅》诗:“菊院霜天静,枫城海月迟。”
(2).海生动物名。亦称窗贝。贝壳圆形,薄而透明,多用来嵌装门窗或房顶,以透光线;肉可食。《文选·郭璞<江赋>》:“王珧海月,土肉石华。” 李善 注注《临海水土物志》:“海月,大如镜,白色,正圆,常死海边,其柱如搔头大,中食。” 宋 梅尧臣 《杜和州寄新醅》诗:“ 淮南 寄我玉醅酒,白蚶海月君家有。” 孙景瑞 《红旗插上大门岛》第七章:“头上是瓦盖的屋顶,在前檐铺着的那四块海月上面,迅疾地滚动着雨水。”
- 英文翻译
1.【医】placuna meat
- 基本含义
- 指月亮在海中倒映的景象,比喻虚幻、不实际的事物或人。
- 详细解释
- 海月是指月亮映在海水中的景象,由于光线的折射和反射,使得月亮在海水中呈现出一个虚幻的形象。海月成语比喻事物或人虚幻不实际,缺乏真实性和实用性。
- 使用场景
- 海月成语常用于形容虚幻、不切实际的事物或人,表达对其不认同或不看好的态度。可以用来批评某些人或事物只有表面上的美好,缺乏实质性的内容或价值。
- 故事起源
- 《史记·韩非子列传》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说有两位人物在海边看到了海上的月亮,一人误以为海中有月,另一人则知道是月亮的倒影。这个故事寓意着一个人看到了虚幻的事物而被蒙蔽,而另一个人却能辨识事物的真相。后来,这个故事演变成成语“海月”,用来形容虚幻不实际的事物或人。
- 词语结构
- 主语+是+海月
- 例句
- 1. 他的计划只是海月一样美好,根本无法实现。2. 这个项目看似很有前景,实际上只是海月,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3. 不要被那些海月般的承诺所迷惑,要看到事物的本质。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海中的月亮,但是又知道它只是倒影,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可以将海月成语与虚幻的事物联系起来,帮助记忆其基本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画饼充饥”、“镜花水月”等,进一步扩展对虚幻事物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个游戏里的宝藏只是海月,根本找不到。2. 初中生:他的承诺就像海月一样虚假,不能相信。3. 高中生:这个理论只是海月,没有实际的证据支持。4. 大学生:这个项目的前景只是海月,没有可行性研究。以上是关于中国成语“海月”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