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木刻的人像。《后汉书·袁绍刘表传论》:“ 刘表 道不相越,而欲卧收天运,拟踪三分,其犹木禺之於人也。” 李贤 注:“言其如刻木为人,无所知也。”
- 基本含义
- 形容言语不通,无法理解对方的意思。
- 详细解释
- 木禺是指两人之间的言辞不通,无法理解对方的意思。比喻沟通无效,无法达成共识。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双方对话或讨论时,因为沟通不畅或意见不合而无法取得共识的情况。
- 故事起源
- 木禺最早出现在《荀子·劝学》一文中。荀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他在这篇文章中提到了“木禺”这个成语,用以形容人们在交流时因为思维方式不同而无法理解对方的意思。
- 词语结构
- 木禺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木”表示木头,第二个字“禺”表示禺期,是古代的一个节日。两个字结合起来,形象地表达了沟通不畅的意思。
- 例句
- 1. 他们两个人总是木禺,根本无法达成共识。2. 由于思维方式不同,他们之间的对话常常变成了木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两个人面对面交谈,但他们的嘴巴变成了木头,无法发出声音,从而形成了木禺的场景。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沟通相关的成语,比如“哑口无言”、“言之无物”等,来扩展对沟通问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两个人的意见不一样,所以经常木禺。2. 初中生:老师讲的东西太难了,我完全听不懂,就像木禺一样。3. 高中生:和父母沟通的时候,他们总是无法理解我的想法,我们就像木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