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珊瑚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珍贵的事物或美好的事物,可以用在夸奖、赞美的场合。
- 例句
- 1. 这个古董是一件珊瑚宝贝,价值连城。2. 这座城市被誉为珊瑚之地,吸引了许多游客。
- 基本含义
- 指珊瑚这种宝贝,比喻珍宝、宝贵的东西。
- 基本解释
◎ 珊瑚 shānhú
[coral] 许多珊瑚虫的骨骼聚集物,树状,供玩赏
珊瑚,色赤,生于海,或生于山。——《说文》。按,似树,大者高三尺余,枝格交错,无叶,有青色者,曰琅玕。
珊瑚在网:比喻有才学的人都被收罗来了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珊瑚的生长环境、特点和保护意义,加深对珊瑚的了解。也可以学习其他与珊瑚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珊瑚礁”、“珊瑚岛”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在海边捡到了一块珊瑚,非常漂亮。中学生: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珊瑚之一,每次读都会被深深吸引。大学生及以上:这个项目是公司的珊瑚,我们要好好保护和发展。
- 故事起源
- 珊瑚是一种稀有的海洋生物,具有很高的价值。古代人们认为珊瑚是一种宝贝,因此将其用来比喻珍贵的事物。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学作品和民间故事。
- 英文翻译
1.coral; polypite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珊瑚的形状和颜色,来记忆这个成语。珊瑚通常呈现红色或粉红色,形状独特,可以想象成一种珍贵的宝石。
- 词语结构
- 珊瑚是一个形容词,可以用来修饰名词。常见的搭配有“珊瑚宝贝”、“珊瑚之地”等。
- 详细解释
(1).由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聚结而成的东西,状如树枝,多为红色,也有白色或黑色的。鲜艳美观,可做装饰品。 汉 班固 《西都赋》:“珊瑚碧树,周阿而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八·珊瑚》:“珊瑚生海底,五七株成林,谓之珊瑚林。居水中直而软,见风日则曲而硬,变红色者为上, 汉 赵佗 谓之火树是也。亦有黑色者不佳,碧色者亦良。昔人谓碧者为青琅玕,俱可作珠。 许慎 《説文》云:‘珊瑚色赤,或生於海,或生於山。’据此説,则生於海者为珊瑚,生於山者为琅玕,尤可徵矣。”
(2).指珊瑚珠。《清史稿·舆服志二》:“朝服朝珠三盘,东珠一,珊瑚二,佛头、记念、背云、大小坠珠宝杂饰惟宜。”参见“ 珊瑚珠 ”。
(3).喻俊才。 清 汪懋麟 《沁园春·赠次功》词:“羡珊瑚照耀,词源似海,珠璣错落,笔阵如流。”《镜花缘》第四二回:“从此珊瑚在网,文博士本出宫中;玉尺量才,女 相如 岂遗苑外?”
(4).鸟名。又名山呼、山胡。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卷四五:“山胡,一名山呼,一名珊瑚,出 岭 南,巧声之鸟。”参见“ 山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