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肇自常用于描述某个人或某个团体的行为、错误或后果是由自己引起的。它可以用来批评和警示那些不负责任、不思考后果的人。
- 例句
- 1. 他的失败肇自于他自己的懒惰和不负责任。2. 这次事故肇自于管理层的疏忽和不作为。
- 基本含义
- 自己引起的,自身产生的
- 基本解释
始于。 汉 班固 《西都赋》:“肇自 高 而终 平 ,世增饰以崇丽,歷十二之延祚,故穷泰而极侈。”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肇自弱龄,孝友光备。”《通典·职官三》:“史官肇自 黄帝 有之,自后显著。” 明 胡应麟 《诗薮·周汉》:“惟五言肇自《河梁》,盛于 宛 洛 ,敍致繇衷,而足以感鬼神,动天地;謳吟信口,而足以被金石,叶管絃。”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肇自相关的成语,例如“自食其果”、“自作自受”等,来拓展对自身行为和责任的认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没有做作业,所以考试不及格肇自于我自己。2. 初中生:他没有按时交作业,被老师批评肇自于他自己的懒惰。3. 高中生:他没有好好复习,考试成绩不好肇自于他自己的不努力。4. 大学生:我没有好好规划时间,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肇自于我自己的懒散态度。
- 故事起源
- 肇自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哀公二十一年》。当时齐国的哀公因为自己的不聪明和荒淫无道,导致国家日益衰败。大臣们对此感到非常担忧,在一次朝会上,有一位大臣将这个问题直接指出,用了“肇自”来形容哀公引起的国家问题。这个成语由此而来,用来形容某个人或某个团体的错误是由自己所引起的。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肇自”这个成语的发音和意思,来记忆它的含义。例如,将“肇自”联想为“照自己”,表示自己照镜子,看到自己引起的问题或错误。
- 词语结构
- 主语 + 肇自
- 详细解释
- 肇自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肇”意为引起、产生,“自”意为自己。合起来解释为自己引起的、自身产生的,指某个问题、情况或事件是由自己所造成或引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