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某个地方或地区的偏远、落后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或事物与主流社会相脱离。
- 例句
- 1. 这个小山村真是个蕃国,连基本的交通设施都没有。2. 他的观念太过时了,简直像个蕃国人。3. 这个地方虽然是个蕃国,但是风景却很美。
- 基本含义
- 指边远地区或外地。
- 基本解释
(1). 周 代指夷服、镇服、蕃服。建于九州以外的国家。蕃,通“ 番 ”。《周礼·秋官·大行人》:“九州之外,谓之蕃国。” 孙诒让 正义:“《职方氏》九服,蛮服以外,有夷、镇、藩三服……是此蕃国即《职方》外三服也。”《周礼·春官·巾车》:“木路,前樊鵠缨,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国。”
(2).泛称 中国 以外的国家。《宋史·食货志下八》:“商人出海外蕃国贩易者,令并诣两 浙 市泊司请给官券,违者没入其宝货。”
(3).即诸侯国。蕃,通“ 藩 ”。《后汉书·顺帝纪》:“陛下正统,当奉宗庙,而姦臣交搆,遂令陛下龙潜蕃国。” 李贤 注:“从太子废为王,故曰龙潜蕃国。”《后汉书·宋意传》:“ 西平王 羡 等六王,皆妻子成家,官属备具,当早就蕃国,为子孙基阯。”《南史·后妃传序》:“夫人之号,不殊蕃国。”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一些中国历史上蕃国的具体情况,以加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有一个新同学,他来自一个蕃国,他的口音听起来很奇怪。2. 初中生:我想去探索一下中国的蕃国,了解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3. 高中生:我们学校的图书馆设备太旧了,简直像个蕃国。4. 大学生:我计划去一个蕃国旅行,体验一下那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 故事起源
- 古代中国的边疆地区经济相对较为落后,文化发展也相对滞后。因此,人们就用“蕃国”来形容这些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成语也被用来形容其他方面的情况。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蕃国”与边远地区或者落后的形象联系起来,加深记忆。也可以尝试将这个成语与具体的地名或地区联系起来,以便更容易记忆。
- 词语结构
- 蕃国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蕃国原指边远地区或外地,后来也用来形容文化落后、经济不发达的地方。这个成语中的“蕃”字指的是边远地区,而“国”字则表示地方、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