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古代一舍三十里,三舍为九十里。《国语·晋语四》:“若以君之灵,得復 晋国 , 晋 、 楚 治兵,会于 中原 ,其避君三舍。” 韦昭 注:“古者师行三十里而舍,三舍为九十里。”
(2).泛指距离远。 清 赵翼 《高黎贡山歌》:“层椒青青日西下,借问下山尚三舍。”
(3).二十八宿,一宿为一舍。三舍指三座星宿的位置。《吕氏春秋·制乐》:“君有至德之言三,天必三赏君,今夕荧惑,其徙三舍。”《淮南子·览冥训》:“ 鲁阳公 与 韩 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 唐 卢照邻 《宴梓州南亭》诗:“愿得迴三舍,琴樽长若斯。” 清 曹寅 《避热》诗之四:“他日一瓻重命酒,愿回三舍倒戈鋋。”
(4). 宋 代 元丰 以后,太学分三舍;上舍、内舍、外舍。 宋 曾慥 《高斋漫录》:“ 崇寧 初, 蔡京 用事。 章公 惇 谓客曰:‘ 蔡元长 必行三舍,奈何?’客曰:‘三舍取士,《周官》宾兴之法,相公何为不取。’” 明 康海 《王兰卿﹞》第四折:“九天仙客正疑猜,三舍书生莫打乖。”参见“ 三舍生 ”。
- 基本含义
- 指舍弃、放弃某物或某事物的三分之一,意味着舍弃的程度很高。
- 详细解释
- 三舍是由“三”和“舍”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三”表示数量上的“三分之一”,“舍”表示“舍弃”、“放弃”。三舍的含义是指在做某事时,舍弃掉三分之一的东西,表示舍弃的程度很高,意味着做事坚决果断。
- 使用场景
- 三舍一舍常用于形容舍弃某物或某事物的程度很高,表示决心坚定,不拖泥带水。可以用于描述各种情景,如工作、学习、生活等。
- 故事起源
- 关于三舍的故事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一种比较有名的说法是出自《庄子·外物》:“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词语结构
- 三舍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一个动词短语“三舍”构成。
- 例句
- 1. 他为了完成工作,三舍一舍,连续工作了十个小时。2. 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她三舍一舍,放弃了很多娱乐活动。3. 在创业的道路上,他三舍一舍,舍弃了很多舒适的生活。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三舍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做一件事情时,需要舍弃掉三分之一的东西,表达出自己坚决果断的决心。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坚决果断、舍弃相关的成语,如“无所顾忌”、“果断”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为了考试,三舍一舍,每天晚上都要多读一个小时的书。2. 初中生:为了追求梦想,她三舍一舍,放弃了很多诱惑,努力学习。3. 高中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他三舍一舍,放弃了自己不太喜欢的专业,选择了自己热爱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