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武昌起义的词语解释
武昌起义的意思
拼音:wǔ chāng qǐ yì    
使用场景
武昌起义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任何一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起义或革命行动。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事件或行为的突然爆发,具有震撼力和影响力。
例句
1. 他们发动了一次武昌起义,成功推翻了独裁政权。2. 这次罢工就像一场武昌起义,让整个城市陷入混乱。
基本含义
指在武昌爆发的起义,也泛指革命行动。
基本解释

武昌起义是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在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一部分革命党人(共进会和文学社)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 

10月9日,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配制炸弹时不慎引起爆炸。俄国巡捕闻声而至,搜去革命党人名册、起义文告等,秘密泄露。湖广总督瑞澄下令关闭四城,四处搜捕革命党人。情急之下,革命党决定立即于10月9日晚12时发动起义。但武昌城内戒备森严,各标营革命党人无法取得联络,当晚的计划落空。

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自行联络,约定以枪声为号于10月10日晚发动起义。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缴获步枪数万支,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亦以举火为号,发动了起义,并向楚望台齐集。武昌城内的29标的蔡济民和30标的吴醒汉亦率领部分起义士兵冲出营门,赶往楚望台;尔后,武昌城内外各标营的革命党人也纷纷率众起义,并赶向楚望台。起义人数多达3000多人。

10月10日晚上10点30分,起义军分三路进攻总督署和旁边的第八镇司令部。并命已入城之炮8标则在中和门及蛇山占领发射阵地,向督署进行轰炸。起初,起义军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加上兵力不够,进攻受挫。晚12点后,起义军再次发起进攻,并突破敌人防线,在督署附近放火,以火光为标志,蛇山与中和门附近的炮兵向光处发炮轰击。湖广总督瑞澄打破督署后墙,从长江坐船逃走,第八镇统制张彪仍旧在司领部顽抗。起义军经过反复的进攻,终于在天亮前占领了督署和镇司令部。张彪退出武昌,整个武昌在起义军的掌控之中。

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光复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三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清朝灭亡。 

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1.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始,使全国革命高涨,且积累了经验。

2.湖北军政府是辛亥革命中建立的革命政权,使武汉成为辛亥革命的摇篮。

3.武昌起义胜利后,革命党人纷纷起义响应,各省相继摆脱清朝统治而独立,导致了清朝统治走向土崩瓦解。

4.由于各省的立宪派、旧官僚相互色结,控制着大部分地方政权,也使辛亥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辛亥革命和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深入了解武昌起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昨天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武昌起义纪念活动。2. 初中生:在历史课上,我们学到了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始。3. 高中生:武昌起义的成功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4. 大学生:我们班上组织了一次武昌起义研讨会,讨论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故事起源
武昌起义的故事源于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城爆发的一次起义。当时,革命党人联合军队,发动了一次决定性的起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这次起义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这个成语:将“武昌起义”与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联系起来,了解起义的背景和意义,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词语结构
武昌起义是一个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词语使用。
详细解释
武昌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发生于1911年10月10日。这次起义被认为是辛亥革命的开始,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起义的主要目标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实现民主革命。起义爆发后,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形成了一场全国性的革命浪潮。
(0)
诗文中出现“武昌起义”的诗词

春感八首·其二

武昌起义逼天高,地势中央立脚牢。

薄海景从非易易,果然一白竖旌旄。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