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远行人的衣袖。 唐 郑谷 《鹧鸪》诗:“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纔唱翠眉低。”
- 基本含义
- 指征召人才,选拔有才能的人担任重要职务。
- 详细解释
- 征袖源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送曾侍御序》:“曾子曰:‘人有治国家者,当慎其所用,不然,虽发冢中之贤,征袖是皆然也。’”意思是说,治理国家的人应该慎重选择人才,否则即使从墓穴中找出有才能的人,也会变得无能。
-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形容选拔人才时的慎重和重要性。
- 故事起源
- 故事起源于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送曾侍御序》,苏轼在序言中引用了曾子的话,用以表达对治理国家人才选拔的重要性的思考。
- 词语结构
- 征袖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征”是动词,意为征召;“袖”是名词,指袖子,这里代指人。
- 例句
- 1. 领导对于选拔干部一直很慎重,他总是征袖而选。2. 这家公司征袖的标准非常高,只有具备出色能力和经验的人才能入选。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征袖”联想为领导们在征召人才时,从一堆袖子中挑选出最好的那一只袖子。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苏轼和他的作品,以及古代选拔人才的方式和标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在班上征袖,选出了我担任班长。2. 初中生:学校征袖选拔了我参加全国英语演讲比赛。3. 高中生:大学征袖选拔了我担任学生会主席。4. 大学生:公司征袖选出了我担任项目经理。5. 成年人:政府征袖选拔了我担任重要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