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调均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在管理、经济、社会等领域中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平衡。可以用于讨论组织内部资源的分配、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家庭成员的角色分工等方面。
- 例句
- 1. 在项目开发中,我们要根据需求和资源的实际情况,及时调均,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2. 家庭的责任分工要合理调均,才能实现家庭成员的和谐相处。
- 基本含义
- 调整使平均
- 基本解释
(1).随和;和谐。《吕氏春秋·赞能》:“耦世接俗,説义调均,以适主心,子不若我也。” 陈奇猷 校释:“‘説义调均’是不坚持己之主张而随和於人。”《淮南子·览冥训》:“昔者 王良 、 造父 之御也,上车摄轡,马为整齐而敛谐,投足调均,劳逸若一。”
(2).均匀;匀称。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乃使 离子 督墨, 匠石 奋斤, 夔 襄 荐法, 般 倕 聘神,鎪会裛厠,朗密调均。”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笨麴并酒》:“黍摊冷,以麴麦於瓮中和之,挼令调均。”《东周列国志》第八五回:“若择妇嫁之,常保年丰岁稔,雨水调均。不然神怒,致水波泛溢,漂溺人家。” 清 包世臣 《与杨季子论文书》:“比如有人焉,五官端正,四体调均,徧视数千万人,而莫有能同之者,得不谓之真异人乎哉!”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调均相关的成语,如调和、均衡等。同时,你也可以学习相关的管理、经济学知识,了解如何在不同领域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平衡。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要求我们在小组活动中互相合作,分工要调均,才能完成任务。2. 初中生:在学习中,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调均时间,既要学习也要休息。3. 高中生: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应该通过调均,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社会发展。
-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在农耕时代,人们需要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和农作物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平衡,以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因此,调均这个成语就形成了。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你可以想象一个天平,两边的盘子分别代表不同的事物或对象,而调均就是通过调整盘子上的东西,使得天平保持平衡。
- 词语结构
- 调均是一个动宾短语,由“调”和“均”两个汉字组成。其中,“调”表示调整、调节,“均”表示平均、均衡。
- 详细解释
- 调均是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得事物达到平均或均衡的状态。这个成语强调了在不同方面、不同对象之间进行合理的平衡和调节,以实现各个方面的平等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