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30日(农历四月初三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和姓的词语解释
和姓的意思
拼音:hé xìng    
基本解释

 拼音:hé xìng

和(Hé)姓源出主要有三处:

1、以官职为姓。源自祝融氏重黎的后代。唐尧时,重黎原后人羲和为掌管天地四时的官。其后人以祖上职官为荣,即以首任此官的祖先羲和的名字命姓,遂成和氏。《通志·氏族略》载:“羲和,尧时掌时天地之字,和仲、和叔因以为氏。”

2、起源于卞氏,源自春秋时期的楚国。当时有人名卞和,是一个有名的玉工,他曾以在荆山得璞玉闻名,后来,卞的支庶子孙有的以祖先的名字命姓,成为和姓的一支。

3、由他姓改为和姓。起源于后魏。《通志·氏族略》载:“后魏有素和氏,改为和氏。”素和氏,本为代北复姓,鲜卑族檀石槐的支裔,以其本为白部,故号素和氏。据《魏书·官氏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的贵族素和氏随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阳。也改姓“和”,和姓后来在代郡发展成望族,世称代郡望。

基本含义
指和某人有同样姓氏的人。
详细解释
和姓是一个指代和某人有同样姓氏的人的成语。它用来形容同姓的人之间的亲近和团结,表示有着相同的血缘关系和家族纽带。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同姓的人之间的亲戚关系、家族关系以及团结合作等情况。也可以用来表达同一个团体或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故事起源
和姓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尚书·周书·文王世子》中。根据传说,周文王的儿子姬昌被叔父商纣王所杀,文王的另一个儿子姬发为了报仇,与商纣王的儿子姬缓结为兄弟,合谋推翻商纣王。姬发和姬缓是同姓的人,他们通过结拜的方式建立了强大的联盟,最终成功推翻了商纣王,建立了周朝。
词语结构
主语+和姓
例句
1. 我们是和姓的,应该互相支持。2. 他们两个是和姓的,从小就是兄弟。3. 同姓的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和姓”与“同姓的人”相联系来记忆,形成联想。也可以通过记忆故事起源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姓氏相关的成语,如“同宗同姓”、“姓氏”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和小明是和姓的,我们是好朋友。2. 小学生:我的同班同学有好几个和姓的,我们经常一起玩。3. 初中生:和姓的人有时候会有共同的祖先。4. 高中生:同姓的人在社交网络上可以互相联系,扩大人脉。5. 大学生:和姓的人可以通过家族联谊活动加强沟通和交流。
(0)
诗文中出现“和姓”的诗词

送宣宗禹保宁军掌书记

宣之为姓世所稀,暇日试为君家推。

宋之宣公舍与夷,子孙相承此为基。

或云出自鲁宣伯,元和姓纂言则非。

西京功臣虎与义,侯封累世皆宗枝。

盛哉云阳宣巨公,光武称其胜二龚。

酆为司空怀在赵,遥遥久矣无亢宗。

君家本自太末来,世以儒术为家风。

尚及詹识诸父行,君方髫龀成孤童。

艰难历遍屹中立,五行俱下攻时习。

自从一登贤士庭,贵名日起人谁及。

舍选真似青铜钱,一跃龙门浪三级。

吾乡惊喜破天荒,归见朋俦愈谦挹。

宝婺古郡名浙东,往泛绿水依芙蓉。

如君入幕假途尔,及今民事宜加工。

亨途万里才发轫,掺袪勿使金樽空。

从今家声当愈大,坐使宣氏崔卢同。

(0)

相逢行·其一

相逢路多岐,君东我自西。

莫问名和姓,回头知是谁。

(0)

游淡岩·其二

谽谺万状眼中奇,四顾三叹天下稀。

秦帝诏方宣美意,徵君心已悟危机。

追随谈姓俱韬晦,邂逅涪翁并发挥。

却羡桃源人更会,和名和姓袭鸿飞。

(0)

送宣宗禹保宁事掌书记

宣之为姓世所稀,暇日试为君家推。
宋之宣公舍与夷,子孙相承此为基。
或云出自鲁宣伯,元和姓纂言则非。
西京功臣虎与义,侯封累世皆宗枝。
盛哉云阳宣巨公,光武称其胜二龚。
酆为司空怀在赵,遥遥久矣无亢宗。
君家本自太末来,世以儒术为家风。
尚及詹识诸父行,君方髫龀成孤童。
艰难历遍屹中立,五行俱下攻时习。
自从一登贤上庭,贵名日起人谁及。
舍选真似青铜钱,一跃龙门浪三级。
吾乡惊喜破天荒,归见朋俦愈谦挹。
宝婺古郡名浙东,往泛绿水依芙蓉。
如君入幕假途尔,及今民事宜加工。
亨途万里才发轫,掺祛勿使金樽空。
从今家声当愈大,坐使宣氏崔卢同。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李耳 荀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