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多馀的话。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六:“ 李邦直 追作神道碑,至三百餘言,其文无一剩语。” 宋 惠洪 《冷斋夜话·般若了无剩语》:“此老人於般若横説竖説,了无剩语,非其笔端能吐此不传之妙哉。”
(1).赘冗多馀的语句。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六:“ 韩忠献公 曾祖 惟古 无官,以 忠献 贵,赠太保,益无可书。 李邦直 追作神道碑,至三百餘言,其父无一賸语,尤以为难也。” 明 宋濂 《送季芳联上人东还四明序》:“然而脩多罗藏,其多至於五千四十八卷,大无不包,细无不统,其可委之为賸语耶?”
(2).指前人的片言只语。 元 袁桷 《贺邓善之应奉》:“往者诸贤不竞,故老云亡,掇拾成言,编联賸语,形模近巧,难逃脱墼之讥;刻画伤和,殊近鏤冰之累。”
- 基本含义
- 剩余的言辞或话语。
- 详细解释
- 剩语指的是剩下的言辞或话语,表示在交谈或讨论中,有些话语或观点被其他人说尽了,自己只能剩下一些零碎的言辞。
- 使用场景
- 剩语常常用于形容在辩论或讨论中,自己的观点或话语被其他人全面阐述之后,自己只能说出一些零散的言辞。也可用于形容自己的话语被他人所压制,无法发表全面的意见。
- 故事起源
- 剩语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孟子·滕文公上》一文中,其中孟子与滕文公辩论时,滕文公的观点被孟子全面阐述之后,滕文公只能剩下一些零散的话语作为回应。后来,人们用“剩语”来形容在辩论或讨论中被他人压制或说尽观点之后,自己只能说出一些零散的言辞。
- 词语结构
- 剩语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剩”和名词“语”组成。
- 例句
- 1. 在辩论中,他的观点被其他人说尽了,只能说出一些剩语。2. 在会议上,他的发言被其他人压制,只能说出一些剩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剩语”与“剩鱼”类似发音,联想到剩下的鱼骨头上还有一些零散的肉,代表剩下的言辞或话语。
-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与言辞、话语相关的成语,如“言之凿凿”、“言简意赅”等,可以帮助拓展词汇和理解更多相关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问我问题,我只能说出一些剩语。2. 初中生:在辩论赛中,我的观点被其他人说尽了,只能说出一些剩语。3. 高中生:在班级讨论中,我的意见被压制,只能说出一些剩语。4. 大学生:在团队会议上,我的发言被其他人忽视,只能说出一些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