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犹教育。《三国志·吴志·步骘传》:“ 赤乌 九年,代 陆逊 为丞相,犹诲育门生,手不释书,被服、居处有如儒生。” 宋 张方平 《条制资荫敕》:“暨阶仕进之路,復无诲育之科。”
- 基本含义
- 教育、教导
- 详细解释
- 诲育是由“诲”和“育”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诲指教导、引导,育指培养、教育。诲育意为教育、教导。
- 使用场景
- 诲育常用于描述教育行为,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可以用于讨论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等方面。
- 故事起源
- 诲育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原文是:“诲育不倦。”这句话意为教育学生时要不辞劳苦,不厌倦。后来,人们将“诲育”作为一个成语来使用,表示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者的责任。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
- 例句
- 1.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诲育的热情。2. 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诲育环境。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诲育”拆分为“诲”和“育”,并将其与教育的含义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方法等知识,深入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诲育。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诲育使我受益匪浅。2. 初中生:学校注重诲育,培养了我良好的学习习惯。3. 高中生:老师的诲育让我明白了自己的未来方向。4. 大学生:大学的诲育不仅关注学术,还注重培养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