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鉴别韵律的听力。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诗必有具眼,亦必有具耳。眼主格,耳主声。闻琴断,知为第几弦,此具耳也。月下隔窗辨五色线,此具眼也。”
- 基本含义
- 具备聪明的耳朵,形容人听力敏锐。
- 详细解释
- 具耳是指人的耳朵能够聆听到细微的声音,具备敏锐的听觉能力。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的听力敏锐,能够听到别人听不到或者注意到别人忽略的细节。
- 使用场景
- 具耳这个成语常常用于赞美或者形容具备敏锐观察力、细致入微的人。可以用于表扬有心思,能够发现问题和细节的人,也可以用于形容对声音或者音乐特别敏感的人。
- 故事起源
- 具耳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叫做杨修的人,他对音乐非常有研究,能够听到别人无法听到的乐音。一次,杨修在路上听到了一个很微弱的音乐声,他跟着声音找到了一位隐居的音乐家,从而得到了更深的音乐造诣。因此,人们用“具耳”来形容杨修这种具备敏锐听力的人。
- 词语结构
- 具耳属于形容词短语,由动词“具”和名词“耳”组成。
- 例句
- 1. 他对细节非常敏感,真是个具耳的人。2. 她能够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真是具耳。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耳朵上戴着一个巨大的耳朵,表示这个人的听力非常敏锐,能够听到很微弱的声音。
- 延伸学习
- 如果对于成语“具耳”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耳朵和听力相关的成语,如“耳目一新”、“倾耳细听”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妈妈很具耳,她能够听到我小声说的话。2. 初中生:老师讲课的时候,我们都要具耳聆听,不要错过重要的知识点。3. 高中生:他的听力非常好,能够听到别人听不到的细节,真是具耳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