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团队合作、协同工作,以及团结一致、共同进步的场景。
- 例句
- 1. 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就像郑琴一样,共同完成了这个项目。2. 在困难面前,我们要共同努力,像郑琴一样,团结一致,共同战胜困难。
- 基本含义
- 指相互配合、合作默契,协同发展。
- 基本解释
《列子·汤问》载: 郑国 乐师 师文 琴技高超,“当春而叩商弦,以召南吕,凉风忽至,草木成实;及秋而叩角弦,以激夹钟,温风徐迴,草木发荣;常夏而叩羽弦,以召黄钟,霜雪交下,川池暴沍;及冬而叩徵弦,以激蕤宾,阳光炽烈,坚冰立散;将终命宫而总四弦,则景风翔,庆云浮,甘露降,澧泉涌。”后以“郑琴”借指精湛超群的技艺。 端方 《陶斋藏石记》卷五引 南朝 宋 《刘怀民墓志》:“ 郑 琴再寝, 吴 涕重零。” 唐 元稹 《酬东川李相公十六韵》:“ 邹 律寒气变, 郑 琴祥景奔。”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音乐和乐器的知识,例如古琴的种类、演奏技巧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同学在体育比赛中郑琴,取得了好成绩。2. 初中生:只有团结一致,我们才能像郑琴一样,共同进步。3. 高中生:在团队合作中,我们需要相互配合,像郑琴一样,共同完成任务。4. 大学生:团队的成功离不开成员之间的默契,我们要像郑琴一样,互相支持,共同成长。
- 故事起源
- 相传,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宫廷乐师郑子夏,他精通琴技,琴音高亢,使人心旷神怡。一次,齐王要郑子夏弹奏一曲,郑子夏却发现琴上的弦松了,无法演奏。于是,他用自己的头发替代了松弦,继续弹奏,琴音依然高亢动听。这个故事象征着郑子夏的聪明才智和团队协作精神。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郑琴”联想为两把琴,相互配合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可以通过画图或者编写故事的方式来记忆。
- 词语结构
- 主语+郑琴
- 详细解释
- 成语“郑琴”源于《韩非子·内储说左上》。其中,“郑”指琴的一种弦,琴中的最高音弦,意味着高亢的音调。“郑琴”比喻人们在合作中相互配合,默契无间,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