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犹孤高。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曹能始》:“ 能始 官 四川 参政,与监司謁抚按,必於馆中别设一几,隶人置书几上,对众一揖,即就几披閲,不交一言,其孤亢如此。”参见“ 孤高 ”。
- 基本含义
- 形容一个人孤独自傲,不愿与他人交往。
- 详细解释
- 孤亢是由“孤”和“亢”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孤指独自,亢指傲慢。孤亢形容一个人自视甚高,独来独往,不愿与他人交往,表现出一种孤独而傲慢的态度。
- 使用场景
- 孤亢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心高气傲,不愿与他人合作或交往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某人在工作、学习或社交场合中表现出的孤立行为。
- 故事起源
- 《左传·襄公二十年》记载了一个关于孤亢的故事。当时,齐国有一个名叫孤亢的人,他自视甚高,不愿与他人交往。因此,他处处孤立自己,不愿与他人合作。这个故事成为后来形成成语“孤亢”的来源。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 例句
- 1. 他在工作中总是孤亢自傲,不愿与同事们合作。2. 她的孤亢态度让她失去了很多朋友。3. 这个学生因为孤亢的个性,无法融入班集体。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孤独而傲慢的人,独自站在高处,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的场景。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孤亢相关的成语,如孤僻、孤芳自赏等。同时,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视,以及合作与交往的重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是一个孤亢的人,从不和别人一起玩。初中生:她的孤亢态度让她在班级中没有朋友。高中生:他因为孤亢的性格,无法融入集体生活,导致成绩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