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改革、革新的场景,也可用于引申比喻清除陈旧、无用的事物。
- 例句
- 1. 政府需要伐柯,剔除陈旧的观念和制度。2. 在改革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勇于伐柯,不断创新。
- 基本含义
- 指削去树枝上的枯柯,比喻除去陈旧、无用的东西。
- 基本解释
◎ 伐柯 fákē
(1) [follow a principle]∶比喻遵循一定的原则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诗·豳风·伐柯》
(2) [matchmaker]∶指做媒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魏其武安侯的改革事迹,以及其他与改革、革新相关的成语,如“革故鼎新”、“刮骨疗毒”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爸爸说,学习要伐柯,把不正确的方法改正过来。2. 初中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勇于伐柯,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成功。3. 高中生:在社会变革的时代,我们需要伐柯,推陈出新,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 故事起源
- 据《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记载,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位名叫魏其武安侯的官员,他在魏国进行改革时,用伐柯这个动作来比喻改革的必要性。他说:“柯者,树枝之朽者也。夫政不从新,乃国之朽也。夫柯之朽者,宜伐之。”意思是说,树枝上的枯柯是朽烂的,政治不更新也会导致国家的衰败。所以,应该像伐去枯柯一样,进行改革,清除陈旧、无用的东西。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伐柯”想象成一个人在用斧头砍掉树枝上的枯柯的形象,以此来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动词“伐”表示动作,宾语“柯”表示被动作用的对象。
- 详细解释
(1).《诗·豳风·伐柯》:“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郑玄 笺:“则,法也。伐柯者必用柯,其大小长短,近取法於柯,所谓不远求也。”后因以“伐柯”为取法于人的典故。《文选·陆机<文赋>序》:“佗日可谓曲尽其妙,至于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 李善 注:“此喻见古人之法不远。” 宋 苏轼 《答秀州胡朝奉启》:“矜式百为,知伐柯不远。” 清 曾国藩 《复胡润之书》:“闻台端剗除强暴,不遗餘力,鄙怀欲取为伐柯之则。” 董必武 《九十初度》诗:“遵从 马 列 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
(2).《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何?匪媒不得。”后因以“伐柯”谓作媒。《今古奇观·卖油郎独占花魁》:“这几件东西,奉与姨娘为伐柯之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