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端正之士;正人君子。《新唐书·白居易传赞》:“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 宋 曾巩 《上蔡学士书》:“伏惟执士,庄士也。” 明 唐顺之 《万古斋公传》:“为人方严刚峻,可望而知其为庄士。”
- 基本含义
- 庄重、正直的人
- 详细解释
- 庄士是由“庄重”和“士人”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庄重指的是人的态度庄重端正,言行举止庄重大方;士人则指的是有学问、修养和品德的人。庄士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品质高尚,为人正直、诚实,举止端庄大方。
- 使用场景
- 庄士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的品德高尚,为人正直的情况。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品质。
- 故事起源
- 庄士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史记·管晏列传》。故事讲述了管仲对齐桓公的忠诚和正直。管仲在齐桓公即位后,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与齐桓公争论,提出自己的建议。他不畏强权,坚持自己的原则,最终赢得了齐桓公的认可和尊重。因此,人们用“庄士”来形容管仲的品质和为人之道。
- 词语结构
- 庄士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结构,表示一个人的品质和为人之道。
- 例句
- 1. 他是一个庄士,一直以来都坚持正直的原则。2. 这位老师庄士之风,深受学生的尊敬和喜爱。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庄士这个成语中的“庄”字,和庄重、端庄的意义联系起来。再结合“士人”这个词,联想到有学问、修养和品德的人。通过联想记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品德和为人之道相关的成语,如“君子”、“忠诚”等,来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庄士,经常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2. 初中生:这位老师庄士之风,一直以来都给我们树立了榜样。3. 高中生: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庄士,为社会做出贡献。4. 大学生:他是一个庄士,不仅学业优秀,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