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寄籍 jìjí
[home temporary;domicile] 指长期居住外地而取得该地的籍贯
- 详细解释
(1).谓离原籍,而在寄居地落户。 唐 李翱 《岭南节度使徐公行状》:“公讳 申 ,字 维降 , 东海 剡 人, 永泰 元年寄籍京兆府。” 宋 王洋 《赠向扬州》诗:“野人本住 蓬莱 侧,寄籍 淮 甸老阡陌。” 章炳麟 《艾如张董逃歌序》:“是时 青岛 、 旅顺 既割,天下土崩,过计者欲违难异域,寄籍为流民。”
(2).犹寄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六·老僧》:“昔侍御与贫道为方外交,其公子方在襁褓,寄籍 释 氏,为我弟子。曾几何时,皆成古人!”参见“ 寄名 ”。
- 基本含义
- 指暂时寄居他处或借他人之名而行事。
- 使用场景
- 寄籍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行为。比如,某人因为工作需要暂时寄居在朋友家中,可以说他“寄籍在朋友家”。又如,某人为了完成某项任务,借用了别人的身份,也可以说他“以他人之名寄籍”。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用得较少,但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
- 故事起源
- 寄籍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国。在古代,人们的身份非常重要,特别是户籍。有时候,为了逃避一些困难或者完成某些任务,人们会借用别人的身份来行事。这样的行为被形容为“寄籍”。
- 词语结构
- 寄籍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 例句
- 1. 他因为工作需要,暂时寄籍在朋友家里。2. 她为了躲避追债者,寄籍在一个小镇上的客栈。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寄籍这个成语:1. 将“寄”字与“寄居”联系起来,表示暂时居住在别人的家中。2. 将“籍”字与“户籍”联系起来,表示借用他人的身份。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寄籍相关的成语,比如“借籍”、“借以寄托”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姐姐因为上大学的原因,寄籍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2. 初中生:他为了逃避追债者,寄籍在一个偏远的山村。3. 高中生:为了完成任务,他以别人的名义寄籍在一个小镇上。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