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 明敭 ”。 1.公开张扬或宣扬。《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续资治通鉴·宋徽宗政和五年》:“比引问於听事之所,先以疏其过恶,次以明扬君父不杀之恩,率皆面闕稽顙再拜以谢。”
(2).举用;选拔。《梁书·处士传·庾詵》:“明敭振滞,为政所先;旌贤求士,梦佇斯急。” 北周 庾信 《谨赠司寇淮南公》诗:“小人司刺举,明敭实滥吹。” 倪璠 注:“敭,举也。” 宋 王安石 《节度使加宣徽》:“比以明扬,屡更烦使,遂躋膴仕,良副訏謨。” 清 何启 胡礼垣 《新政论议》:“与其效奔竞于权门,夤缘而窃天家之爵,孰若听捐资于当道,明扬而邀天秩之荣。”
- 基本含义
- 形容光明、显扬、显露。
- 详细解释
- 指事物光明显扬、显露出来。形容事物光明正大、显而易见。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品质或行为正直、光明磊落,也可用来形容事物明显、显而易见。
- 故事起源
- 明扬这个成语源自《汉书·食货志》中的一则故事。故事中,有一个叫陈平的人,他在朝廷中非常守纪律,品行正直,不畏权贵。陈平曾经对汉文帝说:“臣知道陛下的明扬之道。”这句话意思是陈平知道汉文帝能够光明正大地处理国家的事务。从此以后,“明扬”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或行为正直、光明磊落。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
- 例句
- 1. 他的正直品行使他在众人中明扬。2. 这个新政策明扬于世,带来巨大的改变。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明扬”这个词语中的“明”字,与“光明正大”有关。同时,也可以联想到“扬”字的音,与“显扬”有关。通过这两个关键词,可以帮助记忆“明扬”的基本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明扬”意思相近的成语,如“明亮”、“扬眉吐气”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班级中明扬,总是帮助同学解决问题。2. 初中生:老师表扬了他的明扬品质,认为他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3. 高中生:他的辩论能力使他在学校的辩论赛中明扬,赢得了大家的赞赏。4. 大学生:他的研究成果明扬于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