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察识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能够善于观察、辨别事物的本质和真相。可以用于赞美一个人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也可以用于批评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能力不足。
- 例句
- 1. 他察识能力强,一眼就能看出问题的本质。2. 这个领导察识力很弱,经常被别人欺骗。
- 基本含义
- 指观察、识别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 基本解释
明察识别。 明 王琼 《双溪杂记》:“进士、举人、贡士之外,也未必无奇才异能之士,惟试之以事而后可见,贵乎能察识而超拔之。斯能尽一世人才之用,而科目之选并行不悖矣。”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察识相关的成语,如“察言观色”、“洞察一切”等,以扩大对于观察和识别事物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通过察识,发现了树上的小鸟在筑巢。2. 初中生:她的察识能力很强,总能够看出别人的真实想法。3. 高中生:他通过察识,发现了公司内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4. 大学生:察识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和人性。
- 故事起源
- 察识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苏秦列传》中。苏秦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的外交家和辩论家,他以其过人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而闻名。故事中,苏秦被秦国的宰相蒙恬请去辅佐,蒙恬向苏秦展示了一块带有地图的玉石,要求苏秦能够通过观察这块玉石来察觉到其中的奥妙。苏秦通过细心观察,发现了地图上的山川河流,从而认识到了秦国的战略地位。这个故事展示了苏秦察识的能力,成为了察识这个成语的来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察”和“识”两个字分别与观察和认识联系起来。观察需要用眼睛来看,而认识则需要用脑袋来思考。通过将“察”和“识”与这些动作联系在一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
- 词语结构
- [动词] + [名词]
- 详细解释
- 察识是由“察”和“识”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察”意为观察、察看,指仔细观察事物的特点、本质;“识”意为认识、了解,指辨别事物的真相、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