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8日(农历四月初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一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均徭的词语解释
均徭的意思
拼音:jūn yáo    注音:ㄐㄩㄣ ㄧㄠˊ
基本解释

(1). 明 代三大徭役(里甲、杂泛、均徭)之一。按民户丁粮之多寡派充的各种经常性杂役。参阅《明史·食货志二》。
(2). 清 代徭役制度。初为征力役,后改为征银助役,继复摊征于地粮,称为“均徭银”。参阅《清会典·户部六·尚书侍郎执掌》。

基本含义
平均分担工作或负担
详细解释
均徭是由动词“均”和名词“徭”组成的成语,指的是平均分担工作或负担。徭是古代中国的一种赋税制度,指的是农民按照田地的多少向国家交纳的税收。均徭的意思是将徭归平,让每个人的负担相对平均,不让一部分人承担过重的工作或负担。
使用场景
均徭常用于描述工作或负担的分配公平合理的情况。在工作团队中,如果每个人都能均衡地分担工作,可以说是“均徭”。此外,均徭也可以用来形容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在分配资源和责任方面的应用。
故事起源
均徭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周朝。周朝的国君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和平衡社会的财富分配,采取了一种叫做“均徭”的政策。根据这个政策,国家将农田按照土地的肥沃程度进行分类,并根据土地面积向农民征收税款。这样,每个农民都能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交纳税款,实现了公平的负担分配。
词语结构
动词+名词
例句
1. 在我们的团队中,每个人都均衡地分担了工作,实现了真正的均徭。2. 这个社区的资源分配非常公平,每个家庭都能够享受到均徭的权益。
记忆技巧
可以将“均徭”与“平均分担”联系起来记忆。同时,可以通过想象一个农民在田地中按照土地的肥沃程度交纳税款的场景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古代中国的徭役制度和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让我们每个人都参与到班级的卫生工作中,实现了均徭。2. 初中生:在我们的学校,学生会会长总是能够均徭地分配各种任务,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3. 高中生: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都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实现均徭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0)
诗文中出现“均徭”的诗词

韩相生日

商飙迎素律,兑泽荐元精。

象顺奎钧烂,天钟义气清。

千龄将圣偶,冢辅为时生。

粹蕴森群玉,冲襟贮四瀛。

大方捐朴斲,淳辨复韶韺。

先帝龙飞日,朝阳凤一鸣。

振文齐木铎,保国敌金城。

旧德方图任,鸿钧正倚平。

具瞻归峻岳,众口说和羹。

固结君臣分,穷探礼乐情。

用人兼畎亩,得士尽豪英。

省罚蠲茶法,均徭审地征。

镇浮还美俗,恤隐起疲氓。

考古渊源博,含章气思宏。

太平论极至,坠典悉兴行。

文物期三代,规摹小二京。

纳忠高子孟,任重等阿衡。

国本重离正,身谋一羽轻。

殊方想风烈,皦日照功名。

嗣圣嘉深识,明神格至诚。

官仪端表宪,圭瑞竦桓楹。

邦揆车遵辖,时髦鹿在苹。

戍亭无警燧,廊庙有奇兵。

达节天须佑,真儒道始亨。

黄裳坤德静,玉铉鼎功成。

坐致唐虞旦,前无丙魏声。

昌期逢庆诞,睿宠极光荣。

烨烨台符应,诜诜喜气盈。

南岩同久固,西昴共晶明。

史克歌眉寿,芳风愿载赓。

(0)

登蒲塘驿沿路见泉谷村墅忽想京师旧居追怀昔年

青山导骑绕,春风行旆舒。

均徭视属城,问疾躬里闾。

烟水依泉谷,川陆散樵渔。

忽念故园日,复忆骊山居。

荏苒斑鬓及,梦寝婚宦初。

不觉平生事,咄嗟二纪馀。

存殁阔已永,悲多欢自疏。

高秩非为美,阑干泪盈裾。

(0)

刘智社

古社界燕齐,旧名存刘智。

闻昔吕思诚,令蓨称循吏。

五马巡民间,曾以行田至。

均徭劝树畜,彰善与农器。

吾党直在隐,李氏感兄弟。

安得如斯人,郡县各一置。

历久观厥成,无为而自治。

(0)

登蒲塘驿沿路见泉谷村墅忽想京师旧居追怀昔

青山导骑绕,春风行旆舒。
均徭视属城,问疾躬里闾。
烟水依泉谷,川陆散樵渔。
忽念故园日,复忆骊山居。
荏苒斑鬓及,梦寝婚宦初。
不觉平生事,咄嗟二纪馀。
存殁阔已永,悲多欢自疏。
高秩非为美,阑干泪盈裾。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徐夤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傅若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