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烂漫的词语解释
烂漫的意思
拼音:làn màn    注音:ㄌㄢˋ ㄇㄢˋ
使用场景
可以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色、盛开的花朵、喜庆的气氛等。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笑容、气质等。
例句
1. 春天的花海烂漫多彩,让人心情愉悦。2. 她的笑容烂漫如花,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基本含义
形容色彩鲜艳、美丽多姿的景象或气氛。
基本解释

◎ 烂漫,烂熳 lànmàn,lànmàn
(1) [bright-colored]∶色彩鲜丽
山花烂漫
(2) [naive;unaffected]∶坦荡,无做作
天真烂漫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美丽多彩、热烈气氛相关的成语,如“繁花似锦”、“喜气洋洋”等,丰富词汇储备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春天来了,花儿开得烂漫,整个校园都变得美丽起来。2. 初中生:在音乐会上,观众们的掌声热烈而烂漫,充满了喜庆的气氛。3. 高中生:她的绘画作品色彩烂漫,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
故事起源
成语“烂漫”起源于宋代朱熹的《诗品》:“诗者,志之所之也。故其状志者,烂漫则病,清丽则健。”后来成为描述诗歌风格的一种表达方式,逐渐演变为形容色彩鲜艳、美丽多姿的景象或气氛。
英文翻译

1.(鲜明而美丽) bright-coloured; brilliant

记忆技巧
可以将“烂漫”与美丽多彩的景色联系起来,想象春天的花海或者人们笑容灿烂的场景,以此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形容词+形容词
详细解释

亦作“ 烂熳 ”。亦作“ 烂縵 ”。1.形容光彩四射。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丹彩之饰,徒何为乎,澔澔汗汗,流离烂漫。”
(2).色泽绚丽。 南朝 梁 沉约 《奉华阳王外兵》诗:“烂熳蜃云舒,嶔崟山海出。” 唐 杜甫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 锦里 春光空烂熳,瑶墀侍臣已冥寞。”《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因见月色如昼,殿庭下桃李盛开,烂熳如锦,来此赏翫。” 毛泽东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词:“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3).杂乱繁多貌。《文选·马融<长笛赋>》:“详观夫曲胤之繁会丛杂,何其富也。纷葩烂漫,诚可喜也;波散广衍,实可异也。” 吕向 注:“纷葩烂漫,声乱而多也。” 南朝 齐 谢朓 《秋夜讲解》诗:“琴瑟徒烂熳,姱容空满堂。” 宋 叶适 《祈雪文》:“ 淳 绍 之交,大雪烂漫,平地累尺,而人以过寒为患。” 清 孙枝蔚 《长歌复短歌》:“词赋烂熳终无益,焉能致主 唐 虞 初。”
(4).形容草木茂盛。 唐 陈子昂 《大周受命颂·庆云章》:“南风既薰,丛芳烂漫,郁郁纷纷。” 宋 叶适 《祭林叔和文》:“春笋秋花,烂熳牕几。” 宋 苏舜钦 《吴越大旱》诗:“寻常秔穄地,烂漫长荆棘。” 清 金人瑞 《长夏作》诗:“花叶陆续春,瓜荳烂熳秋。”
(5).精彩杰出。 清 戴名世 《<四逸园集>序》:“呜呼!当 明 之晚节,士大夫争为坛坫,以炫声名;一时菁华烂熳者,何可胜数!” 清 戴名世 《与刘言洁书》:“观其菁华烂熳之章,与夫考据排纂之际,出其有惟恐不尽焉,此其所以枵然无有者也!”
(6).陵替。 汉 扬雄 《大司农箴》:“帝王之盛,咸在农殖,季 周 烂漫,而东作不勑,膏腴不穫,庶物并荒。”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 宣和殿 后,又剏立 保和殿 者。左右有 稽古 、 博古 、 尚古 等诸阁。咸以贮古玉印璽,诸鼎彝礼器、法书图画尽在。然世事则益烂熳,上志衰矣,非復前日之敦尚考验者。”
(7).浩荡。形容水势大。 南朝 宋 鲍照 《自砺山东望震泽》诗:“烂漫潭洞波,合沓崿嶂云。” 唐 韩愈 《别知赋》:“始参差以异序,卒烂漫而同流。” 朱熹 校:“‘烂漫’本或作‘烂熳’、或作‘澜漫’,云大水也。” 宋 王禹偁 《别丹水》诗:“曾经烂漫濯吾缨,忍别潺湲月下声。”泛指声势广阔、壮大。 陈毅 《十年》诗:“这里有革命的反帝的歌声烂漫,飘扬海外,散播农村。” 俞平伯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及至到了‘三潭印月’,灯歌又烂缦起来了,人反而倦了。”
(8).谓放浪,不拘形迹;豪放,不受拘束。 南朝 梁 江淹 《赠炼丹法和殷长史》:“身识本烂熳,光曜不可攀。” 唐 李白 《江南春怀》诗:“身世殊烂漫,田园久芜没。” 清 钱谦益 《奉赠太傅崇明侯弢武杜公诗》之二:“挥毫烂熳头风檄,击缶苍茫耳热歌。”
(9).淫荡;淫佚。 汉 刘向 《列女传·夏桀末喜》:“ 桀 既弃礼义,淫于妇人。求美女积之於后宫,收倡优侏儒狎徒能为奇伟戏者,聚之于傍。造烂漫之乐,日夜与 末喜 及宫女饮酒,无有休时。”《魏书·乐志》:“三代之衰,邪音间起,则有烂漫靡靡之乐兴焉。”《朱子语类》卷一三三:“ 秦檜 自虏中归,见虏人溺於声色宴安……日夜烂熳。”
(10).散乱;分散。《庄子·在宥》:“大德不同,而性命烂漫矣。” 成玄英 疏:“烂漫,散乱也。”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有菜名曰‘芸薇’,类有三种,紫色者最繁,味辛,其根烂熳。” 宋 王安石 《和中甫兄春日有感》:“娇梅过雨吹烂熳,幽鸟迎阳语啾唧。” 丁玲 《母亲》四:“白色的野玉簪,烂缦的洒在那些嫩绿的草间。”
(11).蔓延;弥漫。 南朝 齐 谢朓 《咏兔丝》:“烂熳已万条,连绵復一色。” 唐 姚合 《和李补阙曲江看莲花》:“遶行香烂熳,折赠意缠绵。” 唐 韩愈 《女挐圹铭》:“ 愈 之为少秋官,言佛夷鬼,其法乱治, 梁武 事之,卒有 侯景 之败。可一扫刮絶去,不宜使烂漫。” 清 朱彝尊 《送徐中允假还昆山》诗之五:“烂熳厨烟煮野蔬,菘根秋末韭春初。”
(12).消散。《楚辞·严忌<哀时命>》:“生天墬之若过兮,忽烂漫而无成。” 王逸 注:“烂漫,犹消散也。言己生於天地之间,忽若风雨之过,晻然而消散,恨无成功也。烂,一作澜。”
(13).谓情感真挚坦率。 唐 杜甫 《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得寒字》:“主人情烂熳,持答翠琅玕。” 宋 苏舜钦 《和圣俞庭菊》:“得书所赋诗,烂漫感怀抱。” 清 顾炎武 《桃花溪歌赠陈处士梅》:“有时提壶过比邻,笑谈烂漫皆天真。” 冰心 《六一姐》:“童稚烂漫流动的心,在无数的过眼云烟之中,不知怎的就捉得这一个影子,自然不忘的到了现在。”
(14).犹熟,酣。 唐 杜甫 《彭衙行》:“众雏烂熳睡,唤起霑盘餐。” 明 高启 《早发土桥》诗:“僕夫昨行苦,烂熳睡正熟。” 清 方文 《天界寺书怀》诗:“烂熳睡终夜,顿觉清心魂。”
(15).随意;任意。 南朝 梁 刘缓 《看美人摘蔷薇》诗:“釵边烂熳插,无处不相宜。” 高燮 《己酉秋结寒隐社作诗述意》:“商量欲闢东篱地,更觅黄花烂漫栽。”
(16).引申为尽情地;不受拘束地。 宋 司马光 《二月中旬过景灵宫门呈君倚》诗:“周章连日忙,烂漫数宵睡。” 宋 辛弃疾 《武陵春》词:“唤起笙歌烂熳游,且莫管闲愁。”
(17).醉貌;痛饮貌。 唐 杜甫 《寄高适》诗:“定知相见日,烂熳倒芳樽。” 仇兆鳌 注:“烂熳,醉貌。” 宋 司马光 《将军行》:“肥牛百头酒万石,烂漫一日供欢娱。” 清 方文 《二客行·赠万遐客瞿客》:“懽肠不觉醉烂熳,清音况復胜丝竹。” 陈三立 《夜饮秦淮酒楼》诗:“敢幸生还携客共,不辞烂漫听歌喧。”

近义词

绚丽、灿烂、绚烂、活泼

(0)
诗文中出现“烂漫”的诗词

意难忘.山家

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

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

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

衰翁健饭堪誇。把瘦尊茗碗,高话桑麻。

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

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漫生涯。

(0)

樱花·其一

离合神光看不厌,乍阴乍阳明复暗。

开颜弄日影成云,吐蕊含姿花愈澹。

春风莫吹鸟莫啼,从渠烂漫压枝低。

倾城政有无言恨,倚市休论桃李蹊。

(0)

上陈文惠

昨夜西风烂漫秋,今朝东岸独垂钩。

紫袍不识蓑衣客,曾对君王十二旒。

(0)

娇女诗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

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集。

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

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

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

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

上下弦柱际,文史辄卷襞。

顾眄屏风书,如见已指摘。

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

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红葩缀紫蒂,萍实骤柢掷。

贪华风雨中,眒忽数百适。

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

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鬲。

翰墨戢闲案,相与数离逖。

动为垆钲屈,屐履任之适。

止为荼荈据,吹嘘对鼎立。

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

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

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

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

(0)

水龙吟

腰刀首帕从军,戍楼独倚间凝眺。中原气象,狐居兔穴,暮烟残照。投笔书怀,枕戈待旦,陇西年少。欢光阴掣电,易生髀肉,不如易腔改调。

世变沧海成田,奈群生、几番惊扰。干戈烂漫,无时休息,凭谁驱扫。眼底山河,胸中事业,一声长啸。太平时、相将近也,稳稳百年燕赵。

(0)

千里江山图·其一

曾把云山烂漫酬,杖藜随处贾胡留。

如今脚力那千里,水墨中间只卧浮。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