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选部的词语解释
选部的意思
拼音:xuǎn bù    注音:ㄒㄨㄢˇ ㄅㄨˋ
使用场景
选部一词常用于描述选拔人才、组织机构等的情景。可以用于形容选拔干部、选拔优秀学生、选拔团队成员等。
例句
1. 这个公司的选部非常严格,只有最优秀的人才才能被录用。2. 学校的选部经过层层筛选,最终选出了一支优秀的篮球队。
基本含义
指选拔人才、组织机构等时,根据能力、资历等进行选择。
基本解释

官署名。 汉 置, 三国 魏 改为吏部。后以为吏部的代称。《晋书·职官志》:“ 灵帝 以侍中 梁鵠 为选部尚书……及 魏 ,改选部为吏部,主选部事。”《南齐书·褚炫传》:“及在选部,门庭萧索,宾客罕至。”《周书·李彦传》:“﹝ 李彦 ﹞进号中军将军,兼尚书左丞,领选部。”参见“ 吏部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了解科举制度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通过选拔,选出了班里最优秀的学生担任班长。2. 初中生:学校的选部选拔出了一支强大的足球队,代表学校参加比赛。3. 高中生:大学的选部经过多轮选拔,最终录取了一批优秀的学生。4. 大学生:公司的选部要求应聘者具备丰富的实习经验和专业知识。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选部”这个词语。
故事起源
选部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古代,科举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通过考试选拔出有才能的人担任官职。而这个过程中,会由专门的机构负责组织和选拔考生,因此形成了“选部”的概念。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选部”成语的意思和结构,将其与实际生活中的选拔人才、组织机构等情景联系起来,形成图像记忆,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词语结构
动词 + 名词
详细解释
选部是由“选”和“部”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选”表示选择,挑选,选拔;“部”指机构、组织等。选部意为根据能力、资历等条件进行选拔和组织人才或机构。
(0)
诗文中出现“选部”的诗词

送防秋将

白首征西将,犹能射戟支。

元戎选部曲,军吏换旌旗。

逐虏招降远,开边旧垒移。

重收陇外地,应似汉家时。

(0)

送太守卢玉润还新淦展墓

蓟门十月多北风,道上垂杨枝已空。

离筵呼酒劝行客,酒杯有尽情无穷。

卢君自是同乡里,况复青云托知己。

选部曾推藻鉴明,朝端共说才华美。

一朝承擢守钱塘,朱幡皂盖生辉光。

布宣德化耐繁剧,抚字黎庶多慈良。

是邦从昔称难治,闾井欣欣乐君至。

数邑豪奢自敛踪,海滨赤子无遗利。

政成九载复朝天,喜得论心向日边。

九重奏绩策书最,万里承恩暂赋还。

匆匆话别临长道,昨日红颜总衰老。

风前雁影去人遥,马上狐裘觉寒早。

南上归舟莫太迟,梅开定是到家时。

乡中故旧欢迎处,应叹昔游今若斯。

归荣昼锦诚堪羡,桑梓情深难久恋。

明年八月候趍朝,五云深处重相见。

(0)

壬辰书事赠别钟淑濂张伯任

世事亦何常,惨舒递相荡。

今日非昨日,回首一惆怅。

圣人久在宥,君子始用壮。

漫同贾生哭,实恃汉文量。

日月岂不照,雷霆未敢抗。

其日风尘昏,黄云自飞飏。

侍臣尽改服,缇骑纷持杖。

矫矫山阴公,尺牍还内降。

庭蓄留侯策,帝厌王陵戆。

赤舄将去国,白麻别命相。

省垣及选部,一时尽屏放。

就中谁最贤,钟张尤倜傥。

两生躯干小,气欲排峦嶂。

新从上谷来,胆落临边将。

豺狼尽已屏,藜藿谁敢傍。

古来直节士,大半投炎瘴。

至尊多优容,忍使居一障。

视汝舌尚在,幸汝身无恙。

莫忘国士遇,宁同庶人谤。

所惜正士去,满朝气凋丧。

从兹天厩马,静立含元仗。

居然言路塞,兼虞祸机酿。

傅言半疑信,蓄意多观望。

稽首辞九庙,尚欲徼灵贶。

国本苟不摇,宁使臣言妄。

謇予非诤臣,执经侍帷帐。

吏隐类方朔,谏说慕袁盎。

威颜尚不接,肝胆终难谅。

知无匡世资,三山行将访。

(0)

汉女行寄张助甫

汉帝惜倾城,双蛾当三千。

偶然转盼失颜色,㸌如流波坠九天。

阿监摇唇婕妤笑,看取它人领光耀。

宝镜羞窥永巷身,银灯望断长门诏。

我从选部识张卿,天下红颜俱却行。

片言进退群公坐,一字低昂千古名。

不合文章犯牛斗,也学吾曹厄阳九。

扣角敢唱龙蛇歌,折腰自称牛马走。

当时广平百不忧,谓言茂陵将见求。

金鱼岂羡鵩鸟地,黄鹤独唤苍梧愁。

三楚褰帷声赫奕,百城墨吏秋霜慑。

故旧俱传勃海书,何人为发中山箧。

即今龙卧汝颍间,杜门日玩浮云閒。

但令班女重升辇,争道君王不赐环。

(0)

寿司马三原王公七十

司马今元老,升朝立要津。

力能扶社稷,功足庇民人。

扬历更中外,驱驰为拊循。

召公分主陜,晋盗去奔秦。

直道昭星日,危言耸缙绅。

格君由正已,忧国拟忘身。

阍寺威应戢,闾阎气颇伸。

才猷诚间出,寿考夐殊伦。

从欲无踰矩,行年比斲轮。

洛城谋会甲,嵩岳咏生申。

瑞应衔图凤,文徵系绂麟。

封章求退切,优诏勉留频。

恭默思良弼,经纶仗荩臣。

旧都根本地,诸将辑和辰。

选部申三命,官庖送八珍。

进阶崇礼秩,强食辅精神。

眷顾方隆重,咨询合对陈。

衮衣宁废补,台鼎且须亲。

燮理阴阳顺,甄陶造化仁。

微躯如健在,愿与物同春。

(0)

丁巳岁暮书怀投赠宾谷转运因以志别

蛰苓兔丝杓,吴石鱼桐扣。

青霜丰钟铿,紫气匣剑剖。

龙虎变化风云从,天涯何处无遭逢。

淄渑泾渭各自媚,大壑无我皆朝宗。

东海鲰生最萧索,哀骀天选良非恶。

孤情僻性真穷奇,乾坤莽莽悬瓠落。

少年随众逐辞场,十战九北何郎当。

秋风黄叶长安道,夜雨青镫村学堂。

长安米贵居不易,奉母将家困侨寄。

摩拟潜消笔墨灵,蹉跎暗折江河气。

掉头十载京华春,蠖屈自诧亦有伸。

先茅连拔自丁戊,文章遇合如通神。

前后司衡矜荐剡,叠蒙圣主春风颔。

佳话流传播缙绅,风尘耳目争旸睒。

谁知管城骨相屯,境迁事往终沈沦。

北堂萱谢南路绝,衣食奔走嗟艰辛。

辛丑中州寻旧雨,失比遂遭群小侮。

苏秦游困既丧资,蔡泽途穷更夺釜。

故人作宰肥子乡,为我休荫停踉跄。

笙簧文酒剧欢会,岁暮风雨忘凄凉。

壬寅癸卯勤讲课,北平试拥皋比座。

地交山海少耕粮,庙近夷齐尝苦饿。

甲乙丙主莲花池,相国殷勤推项斯。

琳宫提举比祠禄,所惭患好为人师。

相府荒凉韩愈罢,承蜩伎捷斯文亳。

朱文曾动天子颜,白字竟遭县尉骂。

丁未又困京洛尘,选部有官不敢徇。

晏岁仓皇走梁宋,才拙岂可辞贱贫。

镇洋太保人伦望,寒士闻名气先壮。

戟门长揖不知惭,奋书自荐无谦让。

公方养疴典谒辞,延见卧榻犹嫌迟。

解推遽释目前困,迎家千里非逶迤。

宋州主讲缘疑夙,文正祠堂权庙祝。

漳潭深院花木饶,侨家忽享名山福。

戊秋洪水割荆州,大府移镇苏虔刘。

坐席未暖又偈偈,故人官毫聊相投。

己酉春夏江南北,驰驱水陆无休息。

秋冬往还江汉间,灾平岁稔旌门闲。

庚戌重来启书局,编摩万卷书撑屋。

四年转辗五迁家,疾病殇亡又相属。

鸡犬图书行李间,更堪旅榇波尘逐。

人言官畏屡迁贫,何况区区恃馆谷。

自庚徂甲五春秋,饱看山青江汉流。

春风草绿晴川阁,霁雪梅开黄鹤楼。

三苗背化唐虞禅,军府劳心厉征缮。

残篇自为运筹停,终报前军殒大星。

三年落魄还依旧,买山空羡林泉茂。

祇合驰驱毕此生,辞官翻似羁官守。

南丰先生当代奇,家学世业儒林师。

瀛台星署抗高步,淮南秉节平度支。

欧苏旧治即家法,大雅扶轮声气洽。

冠盖辐辏东南都,八公四子惭孤狭。

浔阳使相东浦公,乃与公阅为先容。

仲夏偈来秋始见,白日无檄医头风。

先生高谊云霄上,全人肩肩视瓮盎。

问医馈药使频仍,自惭何以答嘉贶。

臣之少也不如人,况今垂老忧患频。

侧闻方志许参校,抵掌伸眉欲图效。

眇视跛行别有优,此事略解陈前筹。

周官外史领方志,成周一道同风治。

《乘杌》《春秋》各擅名,侯国改制非西京。

志为国史举全体,陋儒误认为图经。

司书版图有专职,如何方志混白黑。

封建郡县今古殊,民彝物则无隆污。

行人五物献当宁,风《诗》采贡国史序。

古人经纬自分明,后人不复辨牛鼠,获麟绝笔直至今,历史得失可窥寻。

史迁义本风《诗》出,比兴偏长弦外音。

班《书》典肃原经礼,官仪左《国》融其体。

蔚宗习染近文人,别裁间出犹鲜新。

陈氏三书有微意,阳魏阴刘褒贬异。

造奇蹈秽心术殊,尚存家法非全诬。

子显《齐书》真破碎,史作雕虫大道晦。

《梁》《齐》《陈》《周》有完缺,自郐无讥一埽秽。

《南》《北》二史夸剪裁,断纻败絮如纷埃。

唐初《晋》《隋》出众手,《晋》杂《隋》纯非例推。

刘煦《旧唐》号芜滓,欧宋《新书》矜后起。

虽云文省事能增,未免适屦还削趾。

欧阳《五代》世称奇,学究《春秋》《文选》史。

元修三史明修《元》,大车冥冥尘未已。

圣人制作是为经,笔削前朝万世型。

《八旗志》仿全史例,方志当知奉法程。

乃知偏主图经类,夏虫朝菌空纷争。

迂谈屡为时俗笑,山水曲待钟期评。

文定诗才本清穆,山僧夜话非论笃。

瓣香偏似遇追摩,步窘吟诗若局促。

南丰贤裔八面才,余事为诗如探怀。

春蚕作茧金铸鼎,化工赋物无安排。

瑶章惠我见欲咥,措语无多神相出。

缠绵厚意渥春温,但恐医门遂多疾。

欲和佳篇屡辍题,小巫气折大巫低。

晏岁行归志留别,长歌强效鹧鸪啼。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韩邦奇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