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犹遇事。 晋 郭璞 《<方言>序》:“余少玩雅训,旁味方言,復为之解。触事广之,演其未及,摘其谬漏,庶以燕石之瑜,补琬琰之瑕。” 明 张居正 《答符卿徐继斋书》:“苟生窃禄,无所建明,触事感时,憮然自失。” 清 纪昀 《<考工记图>序》:“触事广义,俾古人制度之大,暨其礼乐之器,昭然復见於今兹。”
(2).谓担任职司。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爱才不择行,触事得谗谤。” 唐 张鷟 《游仙窟》:“余答曰:‘下官是客,触事卑微,但避风尘,则为幸甚。’”
- 基本含义
- 触动到某人的敏感点,引起某人的不满或反感。
- 详细解释
- 触事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触”指触动、碰触,而“事”指事情、事物。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触动到某人的敏感点,引起某人的不满或反感。它常用来形容言行冒犯或触及他人的痛处,使得对方感到不快或生气。
- 使用场景
- 触事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在言辞或行为中冒犯他人或触及他人敏感话题的情况。例如,如果你无意中触及了某人的伤心事,导致对方不开心,你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自己的歉意和后悔之情。
-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在古代,有一位官员因为一次无心之失触及了皇帝的痛处,导致皇帝非常生气。自此之后,人们就用“触事”这个成语来形容触碰到敏感话题或冒犯他人的行为。
- 词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触”是动词,表示触碰、碰触;而“事”是名词,表示事情、事物。
- 例句
- 1. 他不小心触到了老师的痛处,结果被批评了一顿。2. 我们应该避免触事,不要随意触碰他人的痛处。
- 记忆技巧
- 为了记忆这个成语,你可以联想到“触碰”和“事情”。想象自己在触碰一件事情时被对方生气地瞪了一眼,这样你就能记住触事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的成语,了解它们的起源和用法。这样可以丰富你的汉语词汇,提高你的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小心触到了同学的伤心事,他生气地走开了。2. 初中生:他无意中触及了老师的敏感话题,被批评了一顿。3. 高中生:她的评论触及了很多人的痛处,引起了广泛的争议。4. 大学生:我们应该避免触事,不要随意讨论他人的私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