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犹息民。《后汉书·臧宫传》:“诚能举天下之半以灭大寇,岂非至愿;苟非其时,不如息人。” 唐 陆贽 《赐吐蕃将书》:“息人继好,固是常规。”参见“ 息民 ”。
- 基本含义
- 安抚人心,平息争端
- 详细解释
- 息人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息”表示平息、安抚,第二个字“人”表示人心、人们。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通过安抚人心、平息争端来解决问题或恢复秩序。它强调了通过调解、化解矛盾来达到和谐稳定的目的。
- 使用场景
- 息人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领导者或中间人在冲突解决过程中的作用,也可以用来描述某人通过沟通、协商等方式来平息争端,使局势恢复平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希望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问题,避免冲突的意愿。
- 故事起源
- 关于“息人”成语的故事并没有具体的记载,但根据其字面意思,可以推测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中。在古代,社会中常常存在各种矛盾和争端,领导者或智者通常需要通过安抚人心、平息争端来维护社会稳定。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
- 例句
- 1. 领导者的责任是平息争端,安抚人心。2. 在这次冲突中,他发挥了调解者的作用,成功地息人了。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息人”与“平静、和谐”等词语联系起来,形成联想记忆。例如,想象一个领导者在冲突解决过程中,通过安抚人心、平息争端,使局势恢复平静和谐的场景。
-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与冲突解决和和谐相关的成语,如“化干戈为玉帛”、“化敌为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用温和的语气息人了同学们的争吵。2. 初中生:班长通过协商和谈判成功地息人了同学们的冲突。3. 高中生:学生会主席在学校发生纠纷时,积极地参与调解,帮助息人了局势的紧张。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息人”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