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正服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言行举止合乎规范,遵守法律和道德准则。它可以用来赞美那些守法守纪、遵循规章制度的人,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守规矩、违反法律的人。
- 例句
- 1. 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正服的公务员,从不接受贿赂。2. 这个企业的员工都很正服,他们严格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3. 在这个社区里,大家都很正服,互相帮助,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 基本含义
- 指恪守正道、遵守法纪、服从规章制度。
- 基本解释
(1).古代礼仪所规定的正式服装。包括朝服、祭服、丧服。《论语·乡党》“红紫不以为褻服” 何晏 集解引 三国 魏 王肃 曰:“褻服,私居服,非公会之服,皆不正。褻尚不衣,正服无所施。”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裼袭》:“《周礼》朝祭正服皆曰服,如冕服、爵弁服、皮弁服、冠弁服。”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丧服义例》:“盖义服亦正服也,岂有臣为君之义斩而非正服者乎!”
(2).服正服。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三年之丧》:“此以《礼记》诸篇证《仪礼》,而知三年之丧,正服二十五月,加禫二十七月也。” 郭沫若 《高渐离》第三幕:“ 秦始皇帝 冕旒正服,手携 胡亥 ,出现于窗口。”
(3).端正衣冠。 晋 裴頠 《女史箴》:“浴者振衣,沐者弹冠。人知正服,莫知行端。”
谓正朔与服色。《史记·孝文本纪论》:“廪廪乡改正服封禪矣,谦让未成於今。”《汉书·郊祀志上》:“是后, 文帝 怠於改正服鬼神之事。” 颜师古 注:“正,正朔也。服,服色也。”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想进一步学习成语,可以了解更多与正服相关的成语,如“正大光明”、“正直无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是一个正服的学生,他从不作弊。2. 初中生:我们班的班长很正服,他总是帮助别人,维护班级的秩序。3. 高中生:作为学生会主席,我要带头正服,做一个好榜样。4.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正服,不违反学校的规定,遵守学术道德。5. 成年人:作为一名公民,我们应该正服,遵守法律,为社会做出贡献。
- 故事起源
- 正服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汉书·卷二十二·霍光传》。霍光是汉朝初期的一位重要官员,他非常重视法纪和纪律,对自己和他人都要求严格。他曾经对自己的儿子说:“你要学会正服,不可有一丝一毫的偏差。”这句话后来成为了正服这个成语的来源。
- 记忆技巧
- 记忆正服这个成语可以通过联想法。你可以想象一个人穿着整齐的制服,站得笔直,表示他遵守规定,恪守正道。
- 词语结构
- 正服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 详细解释
- 正服是由“正”和“服”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正”表示正确、合法的意思,“服”表示遵守、服从的意思。正服的含义是指恪守正道、遵守法纪、服从规章制度。它强调个人应该秉持正义和诚信的原则,不违法乱纪,不做违背伦理道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