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梅红色的丝罗。《宋史·礼志十七》:“自 建隆 元年至 开寳 九年,通修一十七年开基玉牒,旧制以梅红罗面签金字,今欲题曰《皇宋太祖皇帝玉牒》。”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比及将暖帐轻弹,先揭起这梅红罗软帘偷看。”《元典章·礼部一·表奏定制体例》:“上表者,表以红罗夹复牋,以梅红罗单复封裹。”
- 基本含义
- 形容颜色鲜艳、美丽动人。
- 详细解释
- 梅红罗是由“梅”、“红”和“罗”三个字组成的成语。梅指的是梅花,红指的是红色,罗指的是锦罗绸缎。梅红罗形容颜色鲜艳、美丽动人,多用来形容女子的容貌或衣着华丽。
- 使用场景
- 梅红罗常用于形容女子的美丽,可以用来赞美女子的容貌或衣着典雅华丽。也可以用来形容花卉的颜色鲜艳美丽,或者形容景色的美丽动人。
- 故事起源
- 关于梅红罗的故事并没有具体的记载,但可以推测它的起源与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有关。在古代,文人雅士常常以梅花为主题进行创作,梅花被视为高洁、坚韧、不畏严寒的象征。而红色和罗绸缎则是古代贵族阶层常用的颜色和材料,代表着富贵和华丽。因此,梅红罗成语可能是由文人雅士们用来形容美丽的女子或景色的。
- 词语结构
- 主体成语为“梅红罗”,没有其他结构。
- 例句
- 1. 她穿着一袭梅红罗色的旗袍,显得格外婀娜多姿。2. 这幅画的色彩搭配十分巧妙,梅红罗绿的调子令人陶醉。3. 那个花园里开满了梅红罗色的玫瑰花,美丽得像仙境一样。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梅花的形象,梅花常常被人们认为是冬季中的一抹红色,美丽而坚强。再联想红色和华丽的罗绸缎,将三个字的形象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梅花相关的诗词、故事和文化背景,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和艺术创作。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穿着一件梅红罗色的裙子,看起来像个公主。2. 初中生:这幅画用梅红罗色勾勒出了美丽的花朵,让人心情愉悦。3. 高中生:她的嘴唇涂抹着梅红罗色的口红,显得更加迷人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