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天鼓的词语解释
天鼓的意思
拼音:tiān gǔ    注音:ㄊㄧㄢ ㄍㄨˇ
基本解释

(1).天神所击之鼓。传说云天鼓震则有雷声。《史记·天官书》:“天鼓,有音如雷非雷,音在地而下及地。”《云仙杂记》卷九引 晋 葛洪 《抱朴子》:“雷曰天鼓,雷神曰雷公。” 唐 李白 《梁甫吟》:“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天鼓鸣》:“ 嘉靖 四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未申时,天鼓震西北,俗云乾雷响。”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第二节:“雷声隆隆,好象谁在猛击天鼓助威风!”
(2).道家的一种法术。中央牙齿上下相叩。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知》:“夫学道之人,须鸣天鼓以召众神也。左相叩为天鐘,卒遇凶恶不祥叩之。右相叩为天磬,若经山泽邪僻威神大祝叩之。中央上下相叩,名天鼓。”《云笈七籤》卷三一:“叩齿之法……中央上下相对相叩,名曰鸣天鼓。”
(3).星名。《晋书·天文志上》:“河鼓三星,旗九星,在牵牛北,天鼓也。”

基本含义
指天上的鼓声,比喻天下人民的呼声。
详细解释
天鼓是一个形象化的成语,它来源于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位仁义之王,他为了听取百姓的声音,就在天空中悬挂了一面巨大的鼓,让人们可以通过敲打鼓声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因此,天鼓成了代表人民呼声的象征。
使用场景
天鼓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民的声音和呼声。它可以用来表达人民对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或其他重大事件的关注和期待。例如,在新闻报道中,可以用天鼓来形容人民对政府政策的呼吁和期待。
故事起源
天鼓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具体故事内容因地区和版本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词语结构
天鼓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1. 人民的呼声如同天鼓一般,震撼着整个社会。2. 在民主社会中,政府应该听取天鼓,回应百姓的诉求。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天鼓这个成语。想象天空中悬挂着一个巨大的鼓,人们敲打鼓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了解天鼓的不同版本和地区故事的差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我们应该像天鼓一样,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意见!2. 初中生:我们要用行动来敲响天鼓,为社会问题发声!3. 高中生: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努力成为天鼓的传递者,为人民的意愿发声!
(0)
诗文中出现“天鼓”的诗词

梁甫吟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逞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

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

梁甫吟,声正悲。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臲屼当安之。

(0)

一痕初见海门生,顷刻长驱作怒声。

万马突围天鼓碎,六鳌覆背雪山倾。

远朝魏阙心犹在,直上严滩势始平。

寄语吴儿休踏浪,天吴罔象正纵横。

(0)

放榜日作

一声天鼓辟金扉,三十仙材上翠微。

葛水雾中龙乍变,缑山烟外鹤初飞。

邹阳暖艳催花发,太皞春光簇马归。

回首便辞尘土世,彩云新换六铢衣。

(0)

元夜三首·其三

火独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

欣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0)

一痕初见海门生,顷刻长驱作怒声。

万马笑围天鼓碎,六鳌翻背雪山倾。

远朝魏阙心犹壮,直到严滩势始平。

寄语吴儿休踏浪,天吴罔象正纵横。

(0)

羁卧山中

卧壑迷时代,行歌任死生。

红颜意气尽,白璧故交轻。

涧户无人迹,山窗听鸟声。

春色缘岩上,寒光入溜平。

雪尽松帷暗,云开石路明。

夜伴饥鼯宿,朝随驯雉行。

度溪犹忆处,寻洞不知名。

紫书常日阅,丹药几年成。

扣钟鸣天鼓,烧香厌地精。

倘遇浮丘鹤,飘飖凌太清。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尤棐 李林甫 陈澧 鲍桂星 灵澈 孙觉 潘之恒 李光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