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评价事物时只看到表面,没有深入了解或者没有发现其中的重要之处。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他人的优点或者才华没有认识到,只看到了表面的缺点。
- 例句
- 1. 他虽然看到了这幅画,却完全是有眼无珠,一点也不懂得欣赏。2. 这个人对于艺术一窍不通,总是有眼无珠,看不到其中的价值。
- 基本含义
- 指人眼睛看到了东西,但是却没有认识到其中的珍贵或者重要之处。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目光短浅”、“见微知著”等,来扩展对于眼光狭隘或者缺乏见识的描述。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明明看到了妈妈买了一块蛋糕,但是我却没有告诉她,真是有眼无珠。2. 初中生:老师讲课时我总是走神,没有认识到其中的重要知识点,真是有眼无珠。3. 高中生:这个电影导演的才华很出众,可是很多观众却没有认识到,真是有眼无珠。
- 故事起源
- 成语“有眼无珠”最早出现在南朝宋梁文学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书中记载了刘琨和郑玄的故事。刘琨是晋朝时期的名将,他的儿子刘义真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有一次,刘琨请了郑玄来家里教授刘义真。刘琨出门时,叮嘱刘义真要好好学习。刘义真却对郑玄说:“你不用费心教我,我对你的学问一点也不感兴趣。”郑玄听后非常生气,便用手指着刘义真的眼睛说:“你眼睛明明看到了我,却没有认识到我的学问的珍贵。”刘义真听后感到十分羞愧。这个故事后来被人们引申为“有眼无珠”,用来形容人的眼光狭隘或者缺乏见识。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看到了一颗普通的石头,但是他却以为那是一颗珍贵的珠宝,表示这个人有眼无珠。
- 词语结构
- 四字成语,由“有眼”和“无珠”两个短语组成。
- 词语解释
- yǒu yǎn wú zhū ㄧㄡˇ ㄧㄢˇ ㄨˊ ㄓㄨ
有眼无珠(有眼無珠)
比喻没有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一折:“常言道贤者自贤,愚者自愚,就似那薰蕕般各别难同处。怎比你有眼却无珠。”《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我读了一世的书,不曾遇着个怜才之人,终身沦落;谁想你到是我的知己。却又有眼无珠枉送了你性命,我之罪也!”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四章:“她恨富裕中农轻薄的儿子有眼无珠,只看见她的外貌,却看不见她的内心。”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