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因愤怒或怒气冲天而表现出的激烈情绪。可以用于描述某人对不公正的待遇或不满意的事情感到非常愤怒和愤慨的情景。
- 例句
- 1. 他听到那个消息后,脸色铁青,齿颊之间透露出浓厚的愤怒。2. 她对不公平的待遇感到非常愤怒,整个人都像是齿颊之间有火在燃烧。
- 基本含义
- 指咬牙切齿、怒气冲天的样子。
- 基本解释
(1).牙齿与腮颊。 宋 苏轼 《橄榄》诗:“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 宋 张耒 《旦起》诗:“瓦盎汲石泉,漱濯齿颊凉。”《人民日报》1990.4.16:“但见茶色乳白,一口初饮,口舌生津,齿颊流香。”
(2).嘴巴。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截发》:“我帛束玄云,知难再结。恨堕马妖妆,污人齿颊。”《明史·钱一本传》:“科塲弊竇,污人齿颊。”
(3).谓口头谈说。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 灌夫 不负 竇婴 於摈弃之时, 任安 不负 卫青 於衰落之日, 徐晦 越乡而别 临贺 , 后山 出境而见 东坡 ,宜其足以馨千载之齿颊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每获餽饵,必分给其母,女亦略不置齿颊。” 金松岑 《论写情小说于新社会之关系》:“吾非必谓情之一字,吾人不当置齿颊。”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例如“怒发冲冠”、“气愤填膺”等,来扩展你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当他听到自己被欺负的消息时,脸红得像个小番茄,齿颊之间透露出浓厚的愤怒。2. 初中生:老师对我们的不公平评价让我们感到非常愤怒,我们的齿颊之间仿佛有火焰在燃烧。3. 高中生:政府的腐败行为让人们齿颊之间透露出浓厚的愤怒,他们迫切希望能够改变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 故事起源
- 成语“齿颊”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十四年》中。故事讲述了齐国的大夫季文子因为被人诬陷,被关押在监狱中。当时,他非常愤怒和不满,但是由于监狱的环境恶劣,他无法发泄自己的怒火,只能咬牙切齿,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和不满。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齿颊”联想为一个人咬牙切齿的样子,表达愤怒和愤慨的情绪。你可以想象自己在面对不公正待遇时,咬牙切齿、怒气冲天的样子,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殊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成语“齿颊”形容一个人非常愤怒、怒气冲天的样子。它用“齿”指牙齿,用“颊”指脸颊,表示一个人咬牙切齿、怒火中烧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