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8日(农历四月初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一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遁身的词语解释
遁身的意思
拼音:dùn shēn    注音:ㄉㄨㄣˋ ㄕㄣ
使用场景
遁身一词常用于形容人们在面对困境、危险或压力时,迅速采取措施躲避或逃离的情况。它可以用于描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如工作中的逃避责任、考试中的逃避挑战、人际关系中的逃避冲突等。
例句
1. 在面对危险时,他迅速遁身躲进了房间。2. 考试前,他总是找各种理由遁身,不愿意复习。3. 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他毫不犹豫地遁身而逃。
基本含义
避开、逃离困境或危险。
基本解释

(1).犹隐居。《后汉书·荀淑韩韶等传论》:“ 汉 自中世以下,阉竖擅恣,故俗遂以遁身矫絜放言为高。” 李贤 注:“放肆其言,不拘节制也。《论语》曰:‘隐居放言。’”《魏书·李谐传》:“ 卢 遁身於东掖, 荀 窘迹於南罗。”
(2).谓用遁形术隐藏身体。评弹《白蛇传·发配》:“他勿晓得 白秀英 这辰光早已遁身在一边,将 王十千 变成自己的模样。”

延伸学习
想要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成语“遁身”,可以参考以下内容:1. 了解其他与逃避、躲避相关的成语,如“逃之夭夭”、“遁世离群”等。2. 阅读与逃避、躲避相关的故事或小说,了解不同情境下的遁身行为。3. 运用遁身这个成语,写一篇关于逃避困境的短文或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看到老师发现我没做完作业,就赶紧遁身躲到了教室的角落。2. 初中生:在面对同学的嘲笑时,他选择遁身躲进了图书馆,安静地读书。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巨大压力,他选择遁身,到远离喧嚣的地方放松心情。
故事起源
遁身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鲁迅传》。相传,古代有位名叫鲁迅的智者,他非常聪明而又勇敢。一天,鲁迅在山中遇到了一只凶猛的野兽,为了保护自己,他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最终成功地遁身而逃。后来,人们就用“遁身”来形容逃离困境的行为。
记忆技巧
为了帮助记忆成语“遁身”,可以使用以下技巧:1. 将“遁”字的上半部分想象成一个人在逃跑,下半部分则像是一条腿在向前迈步。2. 将“身”字的上半部分想象成一个人的上半身,下半部分则像是两条腿。3. 将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人在逃跑的形象,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成语“遁身”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遁”和“身”。
详细解释
遁身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遁”意为逃避、躲避,“身”意为身体、自己。遁身的含义是指逃离困境、迅速躲避危险或避开烦恼。
(0)
诗文中出现“遁身”的诗词

顾生

材调如君许倔奇,遁身药市不求知。

风流谭笑来东晋,家世渊源接上池。

经验方传函是玉,活人心在鬓成丝。

从今努力行医国,沉醉休歌白纻辞。

(0)

次花翁冬日三诗·其三

翛然僧舍一柴扉,淡泊如君眼底稀。

山泽肯为仙骨瘦,襟怀自得遁身肥。

有诗盈帙遮空橐,无酒留宾办典衣。

一棹稽山风雪里,便应兴尽雪中归。

(0)

山家五首·其一

风月宽闲地,溪山隐遁身

云边安井臼,竹里过比邻。

洗朮分岩瀑,烹芝束涧薪。

柴门敲不应,疑是避秦人。

(0)

疏斋以旧作题渊明归来图诗见赠依韵奉和

公归岂为三径松,取节荆轲雠祖龙。

平生大义要其终,遁身甘混田舍翁,肯随一世皆尚同。

言言易水诗见志,抚卷陡觉辞深雄,谁知笔补造化工。

寓怀曲糵匪轹醉,孤忠耿耿蟠心胸。

纡辔几许尘埃中,柴桑不与车马通。

八表同昏雨濛濛,皦日行天西复东。

当年荣木随时穷,黄花今犹傲秋风。

拜公遗像读公传,眼高千载为之空。

(0)

端明殿学士王公挽词·其二

短檠铁研用功深,万卷蟠胸不辍吟。

故国遁身来济岱,壮年发藻向儒林。

爱民利物平生事,忧国忘家一片心。

史馆顷年陪润色,挽公无路涕盈襟。

(0)

次花翁冬日三诗

悠然僧舍一柴扉,淡泊如君眼底稀。
山泽肯为仙骨瘦,襟怀自得遁身肥。
有诗盈帙遮空橐,无酒留宾办典衣。
一棹稽山风雪里,便应兴尽雪中归。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惠士奇 姚崇 柳中庸 吕夷简 李衡 李昂 刘琨 杨发 孔天胤 许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