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济人利物常用于描述一个人乐于助人、关心他人利益,愿意为他人做出贡献的精神品质。可以用来赞美那些为社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也可以用来鼓励他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 例句
- 1. 他一直秉持着济人利物的精神,为社区做出了很多贡献。2. 这个慈善机构一直致力于济人利物,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 基本含义
- 指帮助他人、造福社会,使人们受益。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济人利物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济困扶危、行善积德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学习济人利物,帮助同学们解决问题。2. 初中生:老师教育我们要有济人利物的精神,为社会做出贡献。3. 高中生:我希望将来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济人利物,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 故事起源
- 济人利物这个词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战国时期,齐国有个叫孟尝君的官员,他非常关心百姓的生活,经常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有一次,孟尝君听说百姓缺乏粮食,于是他亲自到田间地头劳作,带领百姓们一起耕种,最终收获了丰富的谷物。孟尝君的行为让人们受益匪浅,后来人们用“济人利物”来形容他的善举,也用来形容那些乐于助人、关心他人利益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这个成语:1. 将“济人”和“利物”两个成语分别记忆。2. 将“济人”理解为帮助他人、救助他人的意思。3. 将“利物”理解为造福社会、使人们受益的意思。4. 将两个成语合在一起,形成“济人利物”的意思。
- 词语结构
- 济人利物是一个合成词语,由两个成语组合而成。
- 词语解释
- jì rén lì wù ㄐㄧˋ ㄖㄣˊ ㄌㄧˋ ㄨˋ
济人利物(濟人利物)
谓救助别人,对世事有益。 宋 朱熹 《记外大父祝公遗事》:“岁大疫,亲旧有尽室病卧者,公每清旦輙携粥药造之,遍饮食之而后返,日以为常,其他济人利物之事不胜记,虽倾资竭力无吝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吾意欲往 震旦 地方打一转轮迴,游戏他七八十年,做些济人利物的事,然后回来,復居于此。”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二月十日》:“至其所奉 耶穌 之教,亦颇能以畏天克己,济人利物为心,不甚背乎圣人之道。”
- 详细解释